
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优良比例为95.9%,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我市的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随着去年我市治气攻坚战、治水长效战、治土持久战三大战役的持续推进,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交出了优异成绩单,实现“水质”更清、“气质”更优、“颜值”更美。
“雪城蓝”常驻微信朋友圈
“最近经常被晒蓝天、晒美景刷屏,现在牡丹江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抬头是蓝天,四顾是美景,随手拍拍就是大片。”正在江滨公园拍照的摄影爱好者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与之呼应,牡丹江生态环境局近日晒出雪城2021年的“蓝天指数”: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优良比例为95.9%,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提升。350个好天气的背后,是我市推进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努力和付出。
去年,全市减少散煤用量5.99万吨,并对我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开展了修订工作,印发了《牡丹江市大气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新明确预警分级标准,调整应急减排措施,统一应急减排比例要求。扩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减排企业范围,将应急预警减排企业调整至111家,实施“一厂一策”,组织企业完成重污染天气急减排方案制定。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也加大了治理力度,成立市禁止秸秆露天焚烧联席会议及领导小组,及时开展了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更新调整。
优良水环境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的一首《书湖阴先生壁》让人们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无限向往,而生活在牡丹江的市民则更能身临其境地感慨“优良水环境提升了幸福感”。2021年,我市12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75%,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去年,我市完成牡丹江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莲花湖水体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实施方案和牡丹江市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制发了《2021年下半年牡丹江市水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将全市重点流域水体列入水环境综合整治范围,24条河流55个断面列入水质监测名单,快速应对水质异常现象,全面排查重点河湖断面,有效提升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91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列入排污口动态清单台账。此外,15个重点镇13个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全部完成建设。积极推进镜泊湖治理项目实施,镜泊湖入湖河流尔站河水质改善及河滨带生态修复工程、镜泊湖湖滨带大型水生植物恢复工程两个项目共获得5393.71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保护土壤守住一方净土
“土壤是万物之本、生命之源,是我们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民生工作。”采访中,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去年,我市开展了《县市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综合自评估报告》编制工作。32家企业被纳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并自行监测。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企业排查。去年,我市无涉镉及涉重项目审批,无涉重金属行业“散乱污”现象,无涉重金属重大及突发环境事件。此外,环境部门对85家全市重点固体废物产生单位进行排查,持续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废铅蓄电池违法堆存、随意倾倒以及非法填埋等违法行为。与海关联合执法,推进“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杜绝“洋垃圾”入境。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排查填报企业83家,发现问题6个,已全部整改完毕。
晨报记者徐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