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7日讯 一次次深入学习和深刻研讨,涤荡人的心灵;一堂堂党史宣讲和讲授党课,坚定理想信念;一场场重温宣誓和教育讲堂,传承红色力量;一桩桩为民实事和民生好事,解民忧聚民心……
一年来,无论在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医院、军营,还是在农家炕头、村户院落、草原深处,党史学习教育正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双鸭山大地。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体目标,双鸭山市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市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深入开展,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全市注重贴合实际,在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精心谋划组织开展自选动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聚人气,出亮点、出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全市形成了党员干部作风持续改进,为民服务本领显著增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的生动局面。
践行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
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是为了不忘来时路、走好未来道。
提高站位,学思践悟。市委紧跟中央、省委步伐,把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全年首要政治任务,明确了“带学深学悟学”的学习思路,运用“集中+自学”“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学习方式,以全市上下大学习推进政治素养大提升。市委中心组全年开展集中学习研讨12次,带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300余次,副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1049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1656次。
学习党史,创新方式。通过在通勤车上开设“党史流动课堂”,创办社区党史学习“驿站”,搭建“小人书”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用小邮票向学生讲述党史故事,带领群众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推动党史学习深入基层。深化学习机制,建立了把握重点深入学、联系实际领悟学、动员群众广泛学、发挥作用有效学的学习模式,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学在日常、用在经常。转化学习成果,把学习质效转化为推动双鸭山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
活化载体,打造阵地。结合不同群体学习需求,有效利用党建文化长廊、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服务中心、革命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社区活动室等资源,建设党史学习教育特色阵地,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学习条件。其中,全市梳理红色资源阵地16个,将红色资源纳入旅游规划线路,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利用红色阵地有效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516场,累计参加学习41084人次。
强化宣讲,树立品牌。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成功打响对上报道、典型宣传、冬季招商引资等多个宣传战役,创建了“庆祝建党百年百场百人百姓宣讲”“红色主题公交车”“四级书记上讲台走基层谋发展”“五讲八进”等宣讲品牌。其中,“庆祝建党百年百场百人百姓宣讲”被推荐为全国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五讲八进”宣讲品牌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表扬,相关报道24小时点击量突破87万;“四级书记上讲台走基层谋发展”案例被中央简报刊发。
靶向宣传,多彩展示。全市充分发挥各类平台功能,推动宣传宣讲工作向“点”聚焦、向“线”拉伸、向“面”铺开,有效打造全方位宣传模式、立体化宣讲空间,及时反映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最新进展和良好成效。全市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播发党史学习教育相关宣传报道1310篇(次),全市各级媒体刊播发宣传报道6300余篇(次),更新擎天柱广告牌60余块,投放LED宣传屏1500余个,制作宣传展板3200余块,组建各类宣讲队伍195余支,开展六中全会精神宣讲2150余场(次),受众14万余人(次)。拓展传播渠道,利用“红领巾”小电台、企业广播站、农村“大喇叭”等载体,将触角延伸至最基层,实现宣传宣讲全覆盖。
破解“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双鸭山市切实将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委提出“用心用功用情”的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突出重点、把握节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全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情怀见行动,为民办实事。全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25次,参加活动志愿者69422人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流程”1500余人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531件,岭东通达社区“点亮微心愿”和“五讲八进”、百姓宣讲等典型做法,赢得了两任省委书记点赞。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新班子为群众办好“开门一件事”1094件,全市党员干部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为群众办理民生实事16850件,全市957项(市级58项)办实事项目全部办结,完成率100%,总体评价群众满意度100%。
双鸭山市坚持问题导向,群众盼什么,就着力解决什么,亮出硬招实招,为群众排忧解难。
开展“双百惠民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的“硬骨头”“老大难”民生问题。恪守为民情怀,组织超市“大篷车”下乡,在社区设置“心愿墙”,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构建长效机制,大力促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服务,积累经验。坚持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积极开展“敲门行动”,聚焦就业创业、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城市治理等14个方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推进、主动承接、集中发力的特点,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双鸭山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市辖区“田长制”改革实践,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年度改革创新案例。全市103个社区建立“五方共议”联动服务机制,以“小切口”推动社区治理“大变化”。“三个聚焦”办好边疆“村里事”活动得到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表扬。
聚焦中心工作促发展开新局
学史力行,市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放在开新局上。笃行实干,全市上下勠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经济主战场,点燃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深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一三六五”工作思路和举措,全力打造全省东部地区最优发展环境。致力提高办事效率,压缩审批流程时限,在全国率先创新企业开办全程免费两小时办结服务模式,在全省首创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服务范围,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科学谋划发展战略,发展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转变、原料向材料转变“三个转变”。狠抓招商引资,通过政策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招引大的企业集团到本地投资兴业,全年落地招商项目60个。全年实施“省市百大项目”和“500万元产业项目”开复工218个,预计完成投资112.5亿元,竣工105个。墨砾石墨产业园、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材料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转型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发展思路充满力量。伴随着双鸭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闭幕,构建现代产业格局、统筹推进“三农”工作等九大发展举措得到全市广泛认同,砥砺时代担当,加快转型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美丽多彩双鸭山而奋斗的时代呼唤引起全面共鸣,汇聚成了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