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央媒看龙江丨致敬!行走在虎峰岭的“光明卫士”
2022-01-28 14:16:0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零下30摄氏度的虎峰岭,茫茫林海雪原,穿越其间的高铁,载着回家过年的旅客,呼啸而驰,2022年的春节脚步越来越近。有这样一个团队,为保障高铁春运安全,他们顶风战寒、爬冰卧雪,巡视着输电线路,守护着飞驰动车的“源动力”。

  1月25日8时,国网牡丹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的师徒俩,51岁的马新全和他的徒弟27岁的王志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虎峰岭深处,当天需要巡视的220千伏牡亚线、横兴线起点处。他们今天巡视任务是对哈牡客专重点输电线路通道、塔头金具导线连接处、塔身螺栓、绝缘子、线夹等开展特巡。

  虎峰岭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与亚布力林业局交汇处境内。承载着哈牡客运专线重要的电力枢纽,就在这个区域内,是贯通哈牡客专“源动力”的重要地段。

  “牡亚线的206至207号铁塔与横兴线21至22号铁塔之前线路是交叉跨越,同时,又与铁路、公路形成‘三跨’,带着哈牡客运专线的主要供电电源,咱们今天要重点进行巡视。”有着31年输电运检经验的马新全,一边与王志乾踩着积雪徒步上山,一边对他讲解着巡线要点。

  60多分钟的艰难跋涉,师徒俩人来到了线路铁塔下,“206号铁塔,塔基A附近土质有翻动现象。”王志乾手拿倾斜角便携式仪器,对塔基进行操平。马新全立即拿出扳手,一边敲击塔身一边侧耳细听,看是否有螺丝松动,在确定没有松动现象后,两人便继续朝着下一基铁塔走去。

  寒冬的虎峰岭上白茫茫一片,攀行在万籁俱寂的山林里,“咯吱,咯吱”的踩雪声,急促的呼吸声......一切细微的声音都变得清晰可闻。

  蜿蜒山路积雪后,变得崎岖难行,原本1个小时能走完的一基杆塔,多花一倍时间。一段线路走下来,棉衣里面汗流浃背,棉衣外面则是霜花满挂,一双手不知要冻僵多少次。

  途经一处铁塔,两人停下,“导线线夹连接点零下23摄氏度,温度正常。”马新全一边说道,王志乾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数据。

  “巡线是日常工作,春节马上来了,更要加大线路特巡力度,冬天巡线要接受寒冷和冰雪的挑战,酷热夏天要忍受蚊虫叮咬,这都是家常便饭。”马新全介绍说。

  牡丹江供电公司输电人员负责供电区域内165条输电线路,11567基杆塔。2771.609千米输电线路耸立在林海深处,灌木林立,积雪及腰,克服恶劣天气的艰辛是每名巡线员的“必修课”。

  在一个峡谷入口处,积雪深达1米多无法穿行,师徒俩人拿出无人机,安装机翼、电池,操控摇杆,让无人机稳稳升空,经过10分钟的操作,他们通过无人机实时回传,清晰的了解了电力铁塔和线路运行情况。

  16时05分,远处的天渐黑,师徒俩人结束一天的巡线任务,踏上了返回的路途。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电力“巡线工”奋战在保障春运安全、守护光明的一线上,为每日往返60班次哈牡高铁和3.68万人次旅客的乘车安全保驾护航。

  进入2022年以来,在国网黑龙江电力像马新全、王志乾一样的“巡线工”们始终奋战在保障供电安全的一线上,共特巡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万余公里,森林防火、重点覆冰、基础冰冻、外力破坏高发等高风险区段4300余个,出动巡视人员2.7万人次,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万家灯火。

  此外,国网黑龙江电力针对极寒天气带来的电网风险,进一步加强寒潮、暴雪等极端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做好极端严寒、雨雪冰冻灾害情况应对准备,研究制定极限应对方案,强化电网运行与设备运维,加强极限方式演练,确保电网安全生产稳定局面和电力可靠供应。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在以往管理及抢修工作经验基础上,创新提出“统一指挥+多体系联动+多层级互济”工作模式,优化应急抢修工作链条运转,高效协调内外力量,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