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冬奥会开幕后,运动员们每得一块金牌,我都特别激动,冬奥会也引发了我的思考,咱大庆的变化太大了,从一排排的干打垒到如今的电梯房,从人拉肩扛的石油会战,到如今的自动化,我在石油一线工作了37年,马上要退休了,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写一本石油工人的书,记录生活的巨变和城市的变迁。春节期间,我采访了老会战和老同事,还向老同学发出邀请,书的框架已经初步完成……”
2月8日,刘广地翻出老相册,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农村娃考上技校
“1981年12月3日,16岁的我,来到采油七厂技校报到,来自不同地方的200名学生,背着行李、拎着脸盆,在操场上排队,场面老壮观了。”
忆起往事,刘广地颇为感慨,翻看着老相册,打开了话匣子。
“我家在大同农村,兄妹6人,我排行老四,当时很多人上完初中就务农了,可我一门心思想上学,父母也支持。我们班55人,大家住16人一间的宿舍,住的是红砖房,学校每个月给发17.5元的生活费。别看钱不多,却能填饱肚子,省下来的钱还能贴补家用。”
刘广地说,大家年纪相仿,相处久了就都成了朋友,16名室友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
女生烫大波浪、男生留长发穿喇叭裤、拎着卡式录音机听流行歌曲,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追赶潮流又有些叛逆,学业上也你追我赶。

同学分到一个厂
“我们技校是三年制,前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下厂实习。你瞧这张大合影,就是我们下厂前拍摄的,这张照片,算是我们的毕业照了。”
说话间记者看到,刘广地眼角有泪,他说这是全班同学聚得最齐的一张照片。
交谈中记者得知,1984年春末夏初时,一名同学因病去世,每每说起此事,同学们都会流眼泪。
刘广地告诉记者,当时大庆各厂矿都缺人,技校毕业的学生是香饽饽,很多同学被分到了一个单位实习。
下厂实习时,第一个月发了35.5元工资,尽管挣钱了,但大家依然省吃俭用,就为了周末时能在一起聚聚。
实习期满后,全班55名同学,幸运地全被分配到了采油七厂,碰面的机会比较多。后来,陆续有同学工作变动,去了别的单位。
一门两户小平房
“我当时被分到采油七厂二矿,成了一名输油工人,在联合站倒班,一干就是3年多,每月工资40元。”
尽管有了工作,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1988年结婚时,刘广地还是跟其他青年一样,没有房子。
厂里为了解决已婚青年住房紧张,发扬大庆会战优良传统,大家从数百米外,往建筑施工现场搬砖,一起建新房;修建葡萄花公园时,大家在天寒地冻的冰土上,用尖镐刨出一个个大树坑……
那时候,成家的工人大多是一门两户,也就是说,一个平房住两户人家。
后来住房条件改善,大家搬进了筒子房。
再后来,随着厂矿规模扩大,工人们住进了独门小院的红砖房。
刘广地说,尽管那时条件比较艰苦,但大家相处融洽,谁家做好吃的,哪家来亲戚,都会主动帮忙、相互照应、时常走动,相处得跟一家人似的。
降薪转岗圆梦想
1989年,厂报《葡萄花报社》要在油田内部进行招聘,很多同事跃跃欲试,刘广地也报了名。
刘广地说,他从小就喜欢写作,有一个记者梦。他喜欢记录身边的大事小情,喜欢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感。得知有机会到报社工作,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可新问题又来了,刘广地在原来的单位,每月工资已经400多元,如果去报社工作工资只有200元,不仅要换新的工作环境,还意味着要降薪,这对已经结婚生子的刘广地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同事们劝他别折腾,可妻子却特别支持他,刘广地也觉得有梦想就要努力去追逐。
来到报社后,他白天到厂矿采访,晚上加班赶稿,乐此不疲。还经常到全市各处采访,见同学的机会也多了。
1993年,刘广地学会了摄影,很多同学成了他新闻中的主人公,成了他镜头里的主角,刘广地说圆梦的同时,也拉近了自己跟同学之间的感情。
写书记录石油人
2001年同学聚会时, 30多名同学从各地赶来,此时已有多位同学因病离世,大家在一起感慨不已。
“几十年一路走来,有痛苦有欢乐,甜也罢苦也罢,更多的是人生的收获。随着孩子升学、当兵、成家及父辈离世,答谢宴、葬礼,同学们又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海阔天空。虽然头发少了,皱纹多了,可同学情谊仍在。”
翻看着老照片,刘广地感慨颇多。
他说,从上技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7年,多数女同学已经退休,很多男同学去了外地养老,想要再聚谈何容易?
“37年,从平房到楼房,工资从几十元到如今的7000多元,我见证了大庆的发展和变迁,也越发感受生活的幸福。”
“再有几年我也要退休了,如今时间充裕,我也有了自己的梦想。从小喜欢读书写作的我,想要写一本书,一本关于石油工人的书。从一排排干打垒到电梯房,从人拉肩扛到如今的现代化,我感受最多的是幸福和感动。春节期间,我采访了多位老会战、老同事,还向老同学发出邀请。他们得知此事后纷纷表示支持,有人提供照片,有人讲述当年的故事,大家都争着参与。”
“唱起老歌,回忆起青葱岁月,讲述大庆这座城市的幸福趣事。”刘广地告诉记者,书的框构已初步完成,他会尽快完成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