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日,国家轮椅冰壶队运动员刘微参加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黑龙江省展示活动。

刘微(右二)在训练场地。
“刚刚回到哈尔滨五常的家里,虽然无缘北京冬残奥会,但这么多年一直在训练、备战,也见证了中国轮椅冰壶项目的成长,也是很欣慰的。在家观赛,最希望能看到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刘微说:“从2007年参与轮椅冰壶项目不间断地训练,到今年农历腊月二十八确定无缘北京冬残奥会,有遗憾但无悔。”
“我打过两届冬残奥会,这一次是无缘了,有遗憾吧,毕竟上场队员只有5人,实力没有年轻队员强,今后要针对不足在训练中更加努力。”今年38岁的刘微说。
说起轮椅冰壶项目,刘微说可谓“又爱又恨”,这其中饱含多少辛酸,就饱含多少满足。2006年轮椅冰壶正式成为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当时,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这个项目,而中国却鲜有人涉足。2007年,中国残联委托黑龙江省组建国内第一支轮椅冰壶队,“那时候,没有技术、没有视频和文字资料,没有任何东西告诉我们冰壶怎么打,还记得训练的第一个月,我们用投掷杆推壶、第二个月用手投壶,在尝试中摸索。”刘微说,那时候在网站上几乎搜集不到轮椅冰壶项目的任何图片和文字介绍,教练组从国外网站找到一张轮椅冰壶投壶的图片,如获至宝,一张图片、几个文字都一点点“抠”,队员们反复试。
“队伍组建近三个月,我们就代表国家参加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那是第一次看见别人是怎么打的,也是一次学习之旅。参赛归来后,我们还是潜心研究,‘细抠’每一个投壶动作,可以说技术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积累出来的。”刘微回忆当时的点点滴滴,动情地重复着“那时候太难了,太难了……”
建队之初,训练条件艰苦。一名教练,7名队员、7台轮椅、5个投掷杆,大家轮流打。“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个投掷杆将近3000块钱,价格在我们看来是天文数字,而且在国内买不到,我们都格外珍惜。训练中,人可以受伤,但是不能让杆坏了,因为人受伤可以恢复,设备坏了都没处去买。”刘微说,如果投掷杆坏了我们都不舍得扔,自己修,用胶粘。就这样一路下来,2008年拿到了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资格赛从B组到A组的资格,大家都高兴坏了,信心更足了。就这样,每天研究技术、体能训练、冰上训练,没有年和节,轮椅冰壶队的队员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赢,证明自己,为国争光。
2014年的索契冬残奥会,对轮椅冰壶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我们拿到第四名,取得了中国残疾人冬季项目在冬残奥会上的最好成绩。随着北京申办冬残奥会,冬季项目越来越受重视,各个省纷纷组建冬季项目队伍。此前,冬残奥会只有10名运动员参赛,轮椅冰壶队5人,越野滑雪队5人,全部是黑龙江人。“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轮椅冰壶队的成长,从最开始我们7个人到现在全国各队伍100多人参与轮椅冰壶项目,我看到了残疾人冬季项目的不断强大。”刘微说。
寒冷的冰面、长期的坐立,近20公斤重的冰壶,每天5个多小时的练习……十年磨一剑。在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上,中国轮椅冰壶队取得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夺得冬残奥会首枚金牌。2019年世界轮椅冰壶锦标赛,中国轮椅冰壶队战胜东道主又夺得金牌,实现轮椅冰壶项目的大满贯,后来又获得2021年北京轮椅冰壶世锦赛冠军。
“虽然我无缘北京冬残奥会,但更多优秀的轮椅冰壶运动员不断涌现,成为中国轮椅冰壶项目发展强大的重要力量。我希望,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上,在自己家门口,中国轮椅冰壶队能够卫冕冠军,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