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光新闻报道 春为岁首,又是一年“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携希望和梦想再次出发。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靺鞨绣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
回顾过去一年的履职活动,孙艳玲坦言:“这一年太忙了,日程安排得满满的。虽然‘马不停蹄’,却脚踏实地,收获满满。”作为人大代表,孙艳玲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回到群众中,倾听百姓心声,把他们的真实诉求带到全国两会的会场。”这一年,孙艳玲在履职路上忙碌而充实。
去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孙艳玲回到家乡,第一时间向周围群众传达了两会精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民法典出台,我发现民法典让更多的百姓学会用法律‘讲话’,学会用法律解决了很多生活的‘痛点’问题。”孙艳玲说,这一年来她看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从以前的不懂法,到现在主动学习法律,遇到难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寻求用法律渠道解决。
作为满绣传承人,孙艳玲经常到全国各地走企业、进社区宣传满绣文化。她在牡丹江市成立“校外实践体验基地”,让学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遗”魅力,激发年轻一代保护、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她打破了传统刺绣“传里不传外”的模式,举办渤海靺鞨绣刺绣技艺培训班,让黑龙江省各地城镇下岗女工、低收入人群及农村留守妇女学会就业创业的手艺,培养了万余名满绣绣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孙艳玲还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形成了一支产业大军,以满族刺绣渤海靺鞨绣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文化产业蒸蒸日上,为非遗事业注入了新动力。

孙艳玲带领青少年近距离体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就在两个月前,孙艳玲还获得了一项国家级荣誉证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全国评选出53人,这证书的背后是我用二十多年走过的风雨和坎坷,这也将成为我的赛道,为更高的目标奋斗。”孙艳丽说。
一年来,孙艳玲带领她的“绣娘”们,一起想、一起干、一起闯,在大量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她了解到人民群众想什么、忧什么、盼什么。把他们最关心、最迫切的愿望呼声在“两会”上反映出来。
作为来自黑龙江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肩上始终担负着非遗传承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的弘扬本土文化,让非遗有效传承,孙艳玲把目光投到人才建设中。“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才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日渐凸显出来。做好人才管理,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过去的一年,孙艳玲发现一些不足:一味追求高学历、一些特殊技能的特殊人才无法被纳入到人才体系当中、吸纳人才计划没有长效机制等。
为此,孙艳玲建议,建立人才评定制度,职称申报制度化,对非遗传承人、民间工匠等特殊技能人才,应根据专业领域和专业技能水平,纳入国家人才管理体系,给出明确的人才评定标准。
孙艳玲说,非遗传承人和民间工匠大多文化程度低,没有高学历,在技能人才评定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按照这些特殊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科学划分门类和层级,改变特殊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评定中处于的尴尬地位。
同时,孙艳玲把“非遗”与旅游产业结合,提出了旅游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培育和开发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在重点旅游景区,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非遗项目植入到景区内,多元素组合,打造成优质的个性化旅游产品;引进经济价值高,变现能力强的非遗文创产品或与非遗企业合作开发具有鲜明地方旅游代表性旅游纪念品;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非遗项目,对引入非遗项目的景区,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的优惠政策。有效解决旅游同质化的问题。
“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是孙艳玲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更是一以贯之地实在行动。“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能够最直接听到老百姓的声音。倾听民声、传递民声,让老百姓的需求有回应,这是我最大的使命,也是我将一直坚持的事。”孙艳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