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健康
搜 索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专家详解脑卒中
2022-03-04 14:5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脑卒中特点是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的疾病,危害极大。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针药协同”疗法治疗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脑梗塞)、眩晕、头痛、失眠、焦虑抑郁、周围性面瘫、耳石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对内科系统其他疾病亦有独到的诊疗手段的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内六科副主任李仓达为您详解介绍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但仅仅只有几分钟或数小时的症状也应引起高并重视。脑卒中引起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与受累脑血管的血供区域一致,但出现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时,如心跳骤停引起的全脑缺血,则不属于脑卒中的范畴。

  2、“脑卒中”与“中风”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祖国医学的认知中“脑卒中”属于“中风”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这类疾多由“风邪”所致,特点是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数变”,所以祖国医学将这类病称为“中风”。

  3、脑卒中的分类与区别?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一般被称为脑梗;出血性脑卒中则被称为脑出血,他们都是脑卒中的一种。

  然而,缺血性脑卒中又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作)和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通过患者的病史和影像学诊断可以对这两类卒中进行初步鉴别。

  4、脑卒中发病率为什么居高不下?

  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这一问题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我国居民生活上存有许多误区,如膳食、运动、不良嗜好等方面。这也是多种慢性疾病所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

  另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可以诱发脑卒中,这些慢性疾病又统称为生活行为方式病。它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健康影响重大,同时因为它的普遍性和习以为常,许多人并不觉得生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有多重要。所以,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隐形杀手”。同时,某些器质性病变如房颤、脑血管畸形,也可以诱发脑卒中。

  5、脑卒中是否可防可治?

  答案是肯定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颈动脉斑快造成狭窄等,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脑卒中发生后,超过一定时间(约为3小时)脑组织即发生坏死,所以发病初期的应及时给予病患进行救治,只要治疗得当,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完全可以缓解甚至康复,大幅减轻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

  6、青年人是否不必担心得脑卒中?

  脑卒中的主要患者群是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这并不能说明年轻人就可高枕无忧。现在,临床接诊脑卒中患者已经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除了高血压、酗酒、吸烟、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外,还有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素,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积极查找原发病并治疗乃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7、预防脑卒中应从什么时间开始?

  预防脑卒中要从幼年开始。因为,动脉硬脂的病理改变往往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生,主要与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过高、高糖饮食导致幼年肥胖有关。

  高脂血症和肥胖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从幼年开始,控制高胆固醇及高糖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养成不偏食、不过量饮食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脑卒中的发生,对人的一生极为有益。

  8、肥胖是否会引发脑卒中?

  肥胖是否会引发脑卒中,这是许多肥胖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许多资料表明,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出40%,突然死亡率是一般人的1.86倍。这主要是因为肥胖者多伴有代谢障碍,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此外,肥胖者又易引起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由此可见,肥胖不可轻视,预防脑卒中应注意控制饮食,减少进食量及高脂肪饮食,增加活动量,减少过多的脂肪在体内囤积。

  9、吸烟对脑卒中有什么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及周围血管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据报告,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烟草燃烧产生的成分可以造成血管痉挛及血管内膜破坏,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所以,吸烟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10、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问题,可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应做到“管理原发疾病、戒断不良习惯”

  对原发病的控制应重点注意以下4点:

  (1)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注意控制血压;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注意控制胆固醇;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注意控制血糖,积极防治糖尿病;

  (4)心房纤维性颤动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以下10点: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嗜好,如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体位改变、便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总之,脑卒中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是十分严重的,但如果大家都能清楚地认识它的危险因素并积极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病率定会下降。

  11、脑卒中发病与季节有什么关系?

  脑卒中在春、夏或秋、冬季节变化时容易发作。

  每年进入冬季,只要气温一下降,不少老人就因防备不及而发生脑卒中等疾病。天气变冷时特别是冬春季节,气温偏低,人体血管收缩明显,血压增高,危险因素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心脏血管事件;夏季天气较热,血管相对处于扩张状态,一般人认为发生脑卒中的概率会减少,其实也不尽然。当气温较高时,人体大量出汗以降低体温,水分消耗多,容易造成体内缺水,血液浓缩相对黏稠,血流减慢,也容易诱发脑卒中。

  所以,特别是对有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常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晒晒太阳,天冷时减少户外活动;夏天则要避免大量出汗,并要及时补水。

  12、为什么要适度增加运动来预防脑卒中?

  据统计,40岁后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低30%,因为合理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延迟动脉硬化进程。

  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患脑卒中的危险可降低30%。快走是指在12分钟内需走完1公里的距离。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最好能长期坚持。

  13、如何通过改善饮食来预防脑卒中?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较大变化,高盐可使血压升高并促进动脉硬化形成,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很多研究都有确认它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每天增加进食一些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6%。《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南》建议:限制食盐摄入量(<8g/天),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300mg;提倡多吃蔬菜、水谷类、牛奶、鱼、豆类、禽和瘦肉等,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改变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减少糖与脂肪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14、为什么秋冬季脑卒中容易发作?

  气候变化是诱发脑卒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发生在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的时候。这是因为低气温和寒冷的刺激可引起血压升高,或由于血液浓度增高和凝血失衡,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脑卒中。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通讯员 王美淇)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