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冬残奥会上的牡丹江故事丨39秒“高光时刻” 背后的四个月苦练
2022-03-16 13:01:06 来源:牡丹江新闻网-牡丹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冬残奥会上的

牡丹江故事

39秒“高光时刻”

背后的四个月苦练

  万众瞩目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已经结束,那些在赛场内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和幕后的工作人员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他们像飞舞的小雪花,奉献、热情、友好、自信。在这些参与者中,有两位是咱牡丹江的姑娘,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牡丹江的风采,温暖了这一季的春天。

  3月4日晚,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引领各参赛国家运动员入场的引导员端庄得体、落落大方的形象,成为开幕式上一道靓丽风景。她们以优雅的举止和自信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当代青年的风采,彰显文化自信。在这些青春、靓丽的引导员中,为阿塞拜疆代表团担任引导员的是咱牡丹江女孩——徐逍鸿。近日,她向记者分享了在开幕式上台前幕后的“高光时刻”。

  层层选拔入选冬残奥引导员

  徐逍鸿高中就开始学习播音主持和影视编导,在校期间,曾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社区文艺精品展演、牡市教育系统师生大型清明祭奠等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在牡市教育系统中小学生“中华魂”演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2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知道选拔引导员消息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要报名参加。”徐逍鸿说,因为这是一次国际级的赛事,如果能够成为残奥会志愿者,为盛会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是非常荣幸的事。去年10月末,徐逍鸿所在的中华女子学院进行了初试,11月初,导演组来到学校再次选拔。

  徐逍鸿说,引导员的选拔要求很严格,年龄要在18至28周岁之间,身高要在170厘米以上,并且身材比例良好。除了在年龄、身高上都有要求外,面部、四肢、体表无明显疤痕和文身,牙齿整齐,笑容甜美也都在选拔之内。当11月初导演组来到学校进行第二次面试之后,徐逍鸿感觉自己等了很久,11月12日,她终于接到了被导演组正式通过的消息。

  “当时我们那个报名群里大约有300人,最后留下来了33个人。”徐逍鸿说,得知入选后,心里非常激动,她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家人朋友,好多朋友刚开始还不太相信,以为是开玩笑,直到后来得知徐逍鸿参加训练的消息,才相信是真的。

  刻苦练功只为展示中国风采

  去年11月中下旬,徐逍鸿开始正式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获取资格到变身开幕式上的“雪精灵”,她们经历了“千锤百炼”。此前冬奥会上引导员训练时“可以哭但不可以放”成了平时教员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徐逍鸿说,前期训练是在学校,导演会来学校指导。每天会练习站姿,腿中间会夹着扑克牌,头上会顶着书,要保证不能掉下去。走路有时候也要头顶着书,练习步伐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还会有压腿、压腰、压肩等形体训练和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体能训练,每天要训练四五个小时。为了减肥,导演还会带她们练“帕梅拉”减肥增肌运动。

  徐逍鸿说,第二阶段是场外基地合练。所有环节都会在基地排练合成,从早上7点多钟出发去基地,到了晚上才坐车回来。“因为练不好,经常有人被骂。”徐逍鸿说,刚开始有的人不会走直线,因为要一直仰头,不能低头看路线,所以走着走着可能就走歪了,而且走过主席台之后需要转弯的时候也容易拐错。后来大家就想办法开始数步数,大概走多少步换一个动作,才慢慢走对了。

  冬残奥会和冬奥会的引导员还有所不同,由于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们行进的速度并不算快,她们不仅要走出自信,还要走出节奏,在步频上要下很多功夫。同时,她们的口罩虽然一定程度遮住了美丽的面容,但是她们会一直保持微笑,只为了把中国青年最美丽、最自信的面貌展现给世界。

  举牌一刻成为她一生的财富

  徐逍鸿说,在开幕式上,她为阿塞拜疆代表团举牌,从上台到下台,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场上的镜头在39秒左右。为了这近40秒的镜头完美展现,她训练了四个月。

  “在上场之前,我感受到了国外运动员的热情。”徐逍鸿说,备场的时候,阿塞拜疆的运动员非常热情,一直在和她打招呼并且与她拍照留念。

  开幕式上,引导员用青春的激情和微笑,带着华夏儿女的自信与自豪,头戴华冠,耳坠流苏,发系中国结,胸佩雪容融,身穿蓝白长裙,步伐稳健,高举“雪花”引导牌,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最美的风采。

  徐逍鸿说:“当举起牌子走到主席台的时候,我们的目光是有规定的,要一直仰头看主席台和观众席的方向。那时,就觉得能以中国青年的形象走在鸟巢中央,很自豪很骄傲。”

  与徐逍鸿一样感到骄傲自豪的,还有她的家人和朋友,在开幕式的那一天,大家围坐在电视机旁寻找她的身影,奶奶更是给好多亲戚打电话,让他们打开电视看盛会。

  徐逍鸿说,由于闭环管理,她正在酒店接受21天的隔离,虽然为了训练,假期、春节都不能回家,也非常想念家人和朋友,但是能参加这次冬残奥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她一生的财富。这次经历不仅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拓展了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在世界舞台上为祖国和家乡人增光。

责任编辑: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