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0日讯 (张树勇 窦玉婷 记者 霍枭涵)近期,牡丹江市爱民区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把疫情防控工作挑在肩上,舍小家顾大家,勇往直前、不分昼夜地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基层一线,用行动诠释社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一线基层干部的忠诚无畏。
泪目:晕倒后还想着工作的“90后”社区干部
您还记得牡丹江感动全网那个晕倒的大白吗?还记得那个让牡丹江人心疼泪目的画面吗?
这个晕倒的“大白”是来自爱民区兴平街道地明安居社区工作者王亮。疫情发生后,他一直在一线,每天仅睡三四个小时。4月8日上午,王亮在工作中晕倒,“我完成任务了,核酸样本别丢了……”这是他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血压升至190mmHg,在医院打完强心针、注射完葡萄糖后,当日,王亮就重返抗疫岗位。直至今日,他仍坚守在防疫一线……

王亮在工作中。
自爱民区发生疫情以来,27岁的他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社区干部“时有所需,必有所为”的责任和担当。
3月30日,出现确诊病例后,王亮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到军马社区支援。此时,他的父亲脑梗住院需要做手术,考虑到社区同事都是女生,本想陪着父母的他怀着愧疚之心与母亲商量后就投入工作。从30日开始,王亮便驻扎在确诊小区值守,累了就在小棚子里或者车里休息一会儿,没有时间睡一个好觉。
作为单位唯一的男同志,他扛下了大量的累活、重活、脏活,白天上楼收垃圾、送菜,配合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晚上给小区居民贴封条、装电子门锁。“我们社区都是女同事,我是男生,我能多干就多干点!”王亮说。
就这样连轴转了八九天,每天三四个小时的睡眠不足以支撑他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在完成了当天最后一个单元的核酸录入工作之后,他眼一黑、腿一软倒在了地上。事后,有人问王亮为什么难受了不提出来,他回答:“我们封控小区本来工作人员就少,就靠我们几个社区干部,我要是休息了,其他人会更累,而且我当时隔离服都穿上了,本来物资就紧缺,不能浪费!”
感动:女儿出生这一天,他仍在抗疫一线“战斗”
“等疫情结束我接你回家,给你做好吃的!”爱民区光明社区志愿者付强愧疚地对妻子说。“没关系的,你也要照顾好自己。”产后的妻子虽然仍有些虚弱,但依然对丈夫的做法表示理解。
4月16日,正在战疫一线的付强刚刚忙碌完一上午的区域核酸检测,稍事休息的他拿起手机给妻子打了一通视频电话,看到视频中的妻子和刚出生一天的女儿,他既激动,又有些愧疚。
这已经是付强连续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8天了,在这18天里,他吃住都在社区,没有一天回过家。一边是临盆在即的妻子,一边是抗疫一线,他毅然选择投身战疫,舍小家护大家。

付强在工作中。
作为爱心公社负责人,看着同样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吃不好、睡不好,他组织团队的志愿者,联合光明社区、爱心企业,为兄弟社区奋战在封控小区的战友送去了热腾腾的水饺。
在陆续出现几例确诊病例后,他便驻扎在了光明社区,踏上了他的抗疫征程。每天早上4点起床准备区域核酸检测的物资,布置场地、维持现场秩序、挨个单元通知下楼......一忙就是七八个小时。除了协助社区做好核酸检测以外,他还承担了重点人群入户、小区楼道消杀、院内消杀、物资搬运、破损围挡修补、调配社区志愿者、卡口执勤、小区巡逻等重点工作。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作为志愿者,只要是社区需要做的工作,他都会做。他用细腻和坚守,为社区的防疫工作贡献了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