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财经
搜 索
黑龙江省铁力市荣获2021年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第一名
2022-04-20 13:24:00 来源:铁力市委宣传部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日前,铁力市荣登2021年度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榜首并获得标兵县称号。

  按照《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价方案》要求,依据年度“5+1+1”和“4+2”评价体系中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菜园开发利用、龙江民居建设等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经县级申报、市级把关、省级审核,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小组对全省72个县(市)区进行综合排名。共评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兵县10个,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良好县52个,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般县10个。

  近年来,铁力市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这个总目标,本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化运作”原则,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着力破解农村环境整治难题。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及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项小组。同时,实行全市处级领导包战区、各乡镇党委书记负总责、副职包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并建立了绩效监督管理制度,由乡镇政府与各村屯签订环境综合整治责任状,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制定了《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考核方案》《铁力市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管理目标考核标准及评分细则》等一系列考核管理制度,并设立了专项“以奖代补”奖励资金,做到奖罚分明,以督查考核机制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建立融合推进机制。将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精神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了农村环境质量、乡村文明程度和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聚合效应和多赢格局。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铁力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规划强保障。一方面,注重规划设计。全面推进农村绿化、美化、亮化、改厕、河流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村屯卫生、改厕、污水、乡村旅游、村庄规划、建管机制、基层党建、文明健康等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从“整治”向“提质”升级,并将区域内“三局一场”垃圾治理一并统筹考虑在内,努力推动区域内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提升。另一方面,突出整治重点。创新推动“垃圾治理”,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队伍、标准化作业、常态化保洁”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和“农户初分+分拣堆肥中心二次分拣”的模式,探索建立了专业化的村屯卫生垃圾管护模式,实现了全市各行政村垃圾桶、运输车、中转站全覆盖。截至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和处理率已达到双100%目标。全力攻坚“污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桃山镇福兴村和双丰镇前进村为试点村。分别采取就近接入城市管网的模式和实施污水综合处理厂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污水问题。依托试点经验,又相继在3个村屯实施排污管网和配套小型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污水处理能力。同时,结合“河湖长制”工作的开展,铁力市创新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向社会购买保洁服务的方式,对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开展河道保洁。此外,铁力市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河湖管家战略合作协议,并投资146.6万元建设“智慧水利”平台,将河湖长制、巡河保洁、水利工程管理、汛期水位监控和河道采砂监管等工作纳入平台管理,实施智能远程监控,成为全省首创市场化河道保洁及运用“智慧水利”平台实施河道管理的县(市),呼兰河铁力市段被评为省级示范河湖。

  铁力市全面优化财政供给结构,加大财政优先向三农领域倾斜,累计投入“三农”领域各类资金45.5亿元,把实施美丽乡村工程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动力,通过人力、物力、财力各方保障,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打造生态美,让乡村环境“靓”起来。紧紧围绕“村内有绿、院中有花、道上有荫、田间有林”的乡村绿化定位,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一环两带三通道、点状穿插建绿地、花果飘香进万家”的思路实施植绿造绿。近年来,铁力市完成村屯绿化面积1.24万亩,累计栽植树木398万余株,乡村绿化覆盖率实现36.5%,4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建设形态美,让公益事业“强”起来。近三年来,全面实施农村公益事业提档升级,重点推进“美丽乡村”“点亮乡村”“平安乡村”“雪亮工程”等工程,硬化村内道路181.45公里、边沟246.98公里,建设文化广场及农机停放场5.49万平方米,安装铁栅栏219.86公里、路灯6714基,新建和改造村屯安全饮水项目54个,改造卫生室77个,为74个村屯安装文化共享设施,基本实现了村屯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全覆盖。自2005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首批“平安县”以来,已连续16年保持该项荣誉,并连续10余年被伊春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兵单位。创造生活美,让环境品质“提”起来。围绕农村厕所改造工作,坚持“可行、快速、扎实、高效”八字方针,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2018年铁力市以工农乡北星村和桃山镇福兴村为试点,采用室内水冲式模式实施农村改厕231户。2019年,实施农村改厕6727户,当年农村厕所改造比例位列全省二类县第一。2020年,铁力市又投资2274万元,对4240户实施改厕,实现除日月峡镇外全市7个乡镇71个行政村、良种场和市林草局所属林场改厕工作全覆盖,完成农村常住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的任务目标。2021年,铁力市又对全市卫生厕所进行了户厕环境污染提升改造,累计提升户厕8631户,不断完善户厕管护体系。同时,大力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建设,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已建成秸秆压块站14个,年可生产秸秆压块燃料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7%。

  

  

  

  

  

  

  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是决定该项工作能否取得整治实效的核心要素。为引导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环境整治工作,铁力市实行了“政府补助,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模式,除市级固定投入每户每年100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补助资金以外,还鼓励引导村级和农民根据实际情况投入相应资金,让农民既愿意做环境整治的参与者,也能够做环境整治的监督员,把“乡里、村里的事”变成了“自己家的事”,真正形成了人人参与整治,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局面。铁力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