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到2021年工业增加值四年总增幅在34.9%,年平均增幅7.8%;
2021年,佳木斯市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居全省综合类城市第一名;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88户发展至370户;
重点推动了佳电股份发电机和屏蔽电泵、鸿展公司30万吨燃料乙醇、中建材碲化镉发电玻璃、佳星玻璃1900万平方米薄膜玻璃生产线等项目实施并投产……
五年来,一个又一个“无中生有”、一批又一批项目结出丰硕果实,无不折射出佳木斯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势。
工业作为经济发展“压舱石”,企业是动力源。五年来,佳木斯市推进了龙华轻工机械、中福阳塑胶等13户长期停产闲置企业恢复生产,累计为200余户次企业落实政策资金2.3亿余元,累计为49户企业使用贷款周转金近4.7亿元……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发展目标,并迅速付诸行动,真正地推动了佳木斯市工业经济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平台建设释放园区新活力
药机制造企业加速生产、碲化镉项目如期开工、企业孵化项目处处开花……高新区以其优质的营商环境、政策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擦亮发展新底色。
五年来,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火炬现代农机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黑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跨入了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行列。
所搭建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高端精细化工孵化加速平台和佳和投资公司等“3+1”平台载体,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唯一的“三料”国家级平台载体。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双合路、科技大道跨铁桥等“五桥四路”,建成铁路物流基地、污水处理厂、工业供水管网、供热管网等配套设施,形成了以东兴城片区为主体的综合配套服务区。
招商引资为经济注入新活力
筑巢引凤出实招,以新发展理念瞄准高质量发展航向,扭住招商引资的“牛鼻子”,通过不断地“走出去”“引进来”“扎下根”,出政策、优环境、强服务,每处盈枝硕果都传递出集中精力抓项目、集中资源推项目的强烈信号。
2021年是佳木斯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突破年,全市形成了招商引资“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93.9亿元,位列黑龙江省和综合类城市第三位;增量153.2亿元,位列全黑龙江和综合类城市第三位;增速375.2%,位列黑龙江省和综合类城市第一位。
五年来,全市省外招商引资落地项目696个,重点实现了总投资6亿元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项目在佳木斯市正式签约落地,华润、北大荒、省交投等一批大型国家重点企业集团落户佳木斯市。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积极做好消费市场运行调控、对外贸易等工作。组织开展消费活动1500余次,累计发放政府消费补贴资金2000万元。
科技创新实现发展新跃升
佳木斯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创新能力。
五年来,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呈加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25%。专利授权数稳步递增,年均涨幅达到22.85%。技术交易额屡创新高,技术交易额累计达到11.68亿元。
创新主体数量规模不断壮大,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9户,高新技术企业翻了两番。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实施国家、省项目133项,争取资金2.06亿元,获得省以上各类科技奖94项,研究开发新产品72项。
市校合作日益深化,200多户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0多所大学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5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11个,转化科技成果120多项;推动佳木斯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佳木斯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佳木斯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的“零”突破。
今后五年,佳木斯市将进一步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工业振兴,以数字经济构建工业发展新引擎,以生物经济提升工业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加快提档升级,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贡献工业力量。(佳木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