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28日讯(记者 许诺)中医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当下正值温润暮春、万物复苏,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达到最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耿乃志介绍:人体肝气过旺则气机逆乱,易上犯于头目,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高血压病的易发时期,建议重视血压问题。

春季回暖往往会给高血压患者以错觉,认为血压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下降,但现实却相反。此时高血压患者或中老年人更应关注自己的血压,做好监测血压。高血压患者晨起服降压药前,可以测一次血压做到心中有数,尤其在服药1-2小时后应再测量一次,考量降压药物的疗效;下午或晚上再测一次以防血压反弹。按此规律测量1周左右,如有异常波动,可将测量数据反馈给医生,作为调整降压药物的依据。
耿乃志提醒,降压药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目前治疗高血压病以口服西药为主,中医在高血压病的辅助和调养上具有一定疗效。如有头晕伴耳鸣、腰膝酸软、足跟痛、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两目干涩、夜尿频等症状,可配用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如有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头部刺痛、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等症状,可配用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如有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尿黄等症状,可配用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如有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等症,可配用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清脑降压片等。患者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进行判断,以免药不对症、适得其反。
古人云:“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如能不食此五脏,乃顺天理。”据耿乃志介绍,中医注重顺应节气四时养生,生活起居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衣着单薄,感受风寒引发它病。此外,饮食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多食用应季、当地产出的水果、蔬菜,能帮助人体自我调节。还可以选用泡菊花、枸杞子茶,菊花能疏风清热,有平肝、降血压等作用,枸杞子有滋补肝肾、养血的功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耿乃志,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黑龙江老年医学研究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重症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持各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专利两项。
出诊信息:周一、三全天,门诊510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