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成长
2022-05-06 09:31:17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马晓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5月6日讯 劳动是生命的底色。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必不可少。近两年,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齐齐哈尔市很多中小学校结合自身特色、资源,设计出既有用又有趣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劳动中接受教育,由此推进了五育并举,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学科渗透

  “种蒜苗用水栽培还是用土栽培更好呢?”一周后,孩子们亲手种出的两种蒜苗给出了最好的答案;“美丽的九月菊只能在九月开花吗?”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剪株和养护,九月菊一年两次的绽放已不再是“奇迹”;“我要让沙果长得又大又甜还不生虫子!”“我们去年种下的芍药根球什么时候才能开花呢?”一年过去了,孩子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沙果,一边观赏美丽的芍药,从中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

  作为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近年来,龙沙区大民中心学校以“把生活融入课堂,让课堂生动鲜活”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在这里,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里,而是融入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室、楼廊中的花卉角、校园里的各个特色种植园,甚至是每个学科的教学中。孩子们大胆地向老师提出一个个或稚嫩或“高深”的问题,而后又和老师一起亲自动手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的劳动教育,让孩子们通过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培养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更增强了他们在生活中实践创新的劳动能力。孩子们在这样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渐渐的读懂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课堂外动手实践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近日,五十九中学的“小菜园”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八年七班孙超同学拍着胸脯说:“这点小活对于我来说易如反掌。”原来,他在家就是父母的小帮手。去年学校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时,属孙超最勤快,最会干活,为此,他还被学校评为了“劳动能手”。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扛起锄头和铁锹,翻地、除草、忙得不亦乐乎。

  副校长曲娜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有种植实践,除此之外还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劳动实践活动。每次活动中,学校都会进行劳动技能评比,评选出劳动能手。老师们发挥劳动的育人功效,先讲解说明,再指导学生操作,有时还会组织讨论,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劳动中学会技能,学有所获。

  “我经常去学校的小菜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翻地、种菜、浇水、摘菜。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美滋滋的!”七年一班的李中棋同学说。

  自学校加强劳动教育以来,学生们主动参加劳动的热情越来越高,在家也像变了个人似的,能够经常帮家长做家务。

  劳动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在第五十九中学,师生和家长对劳动的育人价值早已达成共识。他们把握好劳动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做到有劳动、有教育。

  校园里文化影响

  走进民航路小学,移不开眼的是那独具特色的楼廊文化。每层楼都有一个主题颜色:一楼红色经典长廊“因爱出发”将“红色精神赋能铸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二楼绿色生态长廊,以无土栽培、垃圾分类、节能小达人、低碳出行等板块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三楼的金色农业长廊,向师生展示的是由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的精神传承;四楼的蓝色科技长廊则以“蓝色科技创意领航”为题材,为学生营造了科技氛围。每一层都有学生们自己创作并制作的作品,上面还用专用的标签写上了创作者的班级及姓名。

  漫步长廊间,常有孩子驻足欣赏自己的或其他同学的作品。二年二班的师佑琪同学指着一盆茂盛的红杆萝卜苗对记者说:“这是我们用茶杯无土栽培的芽苗菜,我每天都会来这里看望它,芽苗菜长得很快,几天就能长很高。它第一次成熟时,我把它剪下来带回家,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做成了凉拌菜,吃起来很爽口。那个时候,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芽苗菜的营养价值,还是我告诉他们的呢!”

  民航路小学校长王晓梅告诉记者,今年春季,学校将劳动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绿化校园的“春播”。但是,受环境与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新招、奇招从学生和教师的实践中诞生。在师生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整体设计规划:一年级尝试种植中草药;二年级进行玻璃器皿“有、无土”种植;三年级用矿泉水瓶种植爬藤类植物;四年级用泡沫箱繁育水稻……

  这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植物将会摆放在二楼绿色生态长廊,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中,成就了双方的成长,劳动教育润物无声。

  家庭中联动延伸

  同样在民航路小学,记者发现这里的孩子人人都有一本“五色”劳动教育学分手册。值日劳作积2分、无土栽培积3分、在家里扫地积1分、清洗自己的衣物(卫衣类)积4分……

  王晓梅校长介绍说,自2020年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五色”劳动教育的课程构建与实施。“但操作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学校的劳动热情特别高,而回到家里又变成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妈宝’。很多家长也表示孩子在家几乎什么家务都不干。”这种现象引起了王校长及教师们的反思。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学校最终决定采取“共建联动机制”,即学校带动家庭,让家长参与学校课程的重组与延伸,携手共同进行劳动教育。

  学校定期为家长开办“劳动教育”研培班,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量化“劳动”学分,从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角度,引领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形成劳动意识。

  在这样的家校共育“学分”联动机制下,民航路小学有效地推进了劳动教育的实施,圆满地开展了劳动周、劳动日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提高了家长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

  三年一班王梦雅同学的妈妈告诉记者:“小雅在家每顿饭吃完后都会主动刷碗。开始我们还怕她手滑打碎碗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现在她比我做得都好,碗筷洗得干净,摆放得也特别整齐。她还经常鼓励爸爸参与家务劳动,她说这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

  每每家长们在夸孩子的时候,都真心地感受到了孩子们正确的劳动意识、专注的工匠精神和对父母辛苦劳动的感恩之情。

责任编辑: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