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新兴区红旗镇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直属场,辖区户籍人口12321人,常住人口2382人,有党支部17个,党员534名。红旗镇党委务实发展,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乡村振兴成果得到不断巩固。

实现治理有效 打造“有秩序”的新乡村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乡村振兴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
夯实队伍根基。开展“双培”工程,将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人才培养发展为中共党员,纳入村后备干部储备库,适时吸纳为村“两委”成员。目前已有5名大学生进入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也高达80%,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挖掘人才潜力。以“万人计划”助乡村振兴为动力,两年来共招录到村任职大学生12人,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镇党委量身定制成长计划,建立成长档案,以科级干部为导师,进行结对跟踪培养,提升干事能力,进一步推动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
发挥职能联动。第一书记是镇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能将更多才干和智慧注入到农村发展之中。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镇党委积极开展第一书记“月座谈”活动,与他们探讨村域发展未来,鼓励发挥派出单位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好村民急难愁盼问题。市公安局新兴分局派驻到红光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侦破诈骗案件,避免了村民财物损失;市供排水公司新兴分公司派驻到红胜村工作队帮助村民修缮自来水管道,为百姓解决吃水问题。
促进产业兴旺 打造“有动力”的新乡村
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兴旺。
招商引资促发展。镇党委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强化宣传推动,依托原有畜牧业发展基础,利用红升村、红卫村、闫家屯、红新村棚改腾空土地,引进省百大项目大江牧业和牧良养殖有限公司建设现代化养殖园区,推动红旗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当地400余人就业。
打造品牌强引领。产业兴旺是前提,品牌建设是关键。大力推广“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网络直销、打造品牌”的发展理念,创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红胜村特色农产品“火车站大黄柿子”,年产量达140万斤,年产值420万元,以品牌为纽带对接产需,实现优势优质、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2020年红胜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称号。
乡村旅游谱新篇。发展乡村旅游能够起到农民增产增收、农业多元经营、农村美丽繁荣的作用,红旗镇以绿特果蔬生产基地和红胜果园为基础,带动红光村、曙光村、东升村发展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近郊旅游,鼓励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实现冬滑雪、春赏花、夏垂钓、秋采摘的项目闭环,促进农民进一步致富增收。目前红胜冰雪乐园已开幕,日接纳游客可达200余人。
建设生态宜居 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让乡村有“里”更有“面”。
打造特色阵地。基层党组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镇党委根据各党支部自身特色,将9个老旧办公活动场所进行整体翻新,重新规划、合理布置,打造农家书屋7个,量身定制各类党建图板和文化墙68块,为全村党员群众提供了干净、整洁、美观的阵地场所。
创新活动载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开展“党员回家”、环境整治拉练评比等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不断激发党员群众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群众办实事34件,走边角31次,志愿服务22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
推进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镇建设垃圾分拣中心2处、污水处理厂1处、粪污处理厂3处,累计清理河道垃圾7800立方,清理违章建筑96处,清理边沟2万延米、垃圾1万余吨。集中整治蔬菜小区4处,植树4万株,种植花树2万丛,绿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由“一处美”变成“处处美”,村容村貌整体大幅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及获得感显著提高。
推进乡风文明 打造“有底蕴”的新乡村
移风易俗、文明风尚,正确引导农民群众的思想,是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
道德建设新方法。坚持把思想教育融入生产生活之中,利用“三会一课”等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不断完善村规民约,邀请威望高、有群众基础的村民参与讨论,除社会治安、土地管理、孝敬老人等内容外,对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等也做出相应规范,倡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思想建设新提升。通过开展“好媳妇”“好邻居”“星级文明户”等活动,评选出一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新时代农民典型模范人物,让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红光村毕宝珍家庭被评为区级最美家庭,10户家庭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出各类道德模范30余名,村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文明建设新风尚。把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充分利用起来,鼓励文艺工作者和村民自主创作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在春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文娱活动12次。镇党委在红光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处,组建志愿服务队,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开展“广场舞大赛”“美丽家园创建”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激发了向上向善的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