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绥芬河市聚焦能力作风建设以“五新驱动” 助力引领自贸发展
2022-05-21 13:05: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绥芬河自贸片区深入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六个龙江”“九个坚定不移”等新部署新要求,紧密围绕全省、牡丹江市和市委机关能力作风建设要求部署,扎实推进制度创新、产业集聚、对外开放,实现自贸区绥芬河片区机关干部作风和能力“双提升”,高标准交出“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自贸答卷”。

  一是融汇“四大创新”,为自贸发展构建新基础。着力提升“八种本领”、提高“七种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在探索差异化、特色化、首创性上下功夫,实现思想“破冰”,本领“升级”。开设“自贸大讲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振兴发展大讨论,充分解读自贸发展相关政策,进一步转思想、强武装,提升振兴发展动能,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现代化四大领域探索创新,今年以来新生成了现代经济模式、跨境产业联动、口岸疫情防控、优化政务服务等领域制度创新成果32项,创新案例储备库扩充到134项,切实将机关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引向深入,大步迈进“自贸2.0时代”,为全省全国沿边改革创新探索贡献“绥芬河方案”。

  二是获批“国字号”园区,为自贸发展增添新名片。发扬“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自贸精神,上下联动强业务提能力,坚持主要领导领着做、带着改,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切实提高广大机关干部主观能动性和工作质效标准,增强了担难担险的拼劲、细致极致的钻劲、争先创优的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深入挖掘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创新点,探索央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央企平台资源优势和地方对俄木材贸易优势,打造出中国目前功能最齐全、产业链最完善、规模最大的木业产业城,形成木材进口、落地加工全产业链,成功获批“国家绥芬河木材加工贸易示范园区”,打造国字号“新名片”,为木业产业发展开启全新篇章。

  三是深入扩大对外开放,为自贸发展释放新活力。研究制定绥芬河自贸片区重点工作任务方案,着力构建领导责任明晰、工作推进有序、考核评价精准、督导问责规范的闭环工作体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片区内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境外园区等多区叠加的优势,形成了中俄境内外园区联动、境内外产业相促的发多元发展新模式,加入全国自贸发展联盟,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以务实举措推动能力作风建设走深走实。力推查验新模式,口岸通关实现“秒放”,外贸额稳居全省陆路口岸首位。在沿边口岸率先开通“中俄直列”和“互贸专列”,口岸货运量保持千万吨高位运行,占全省85%左右,以过硬能力和优良作风,实现绥芬河自贸片区更高质量、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

  四是促进产业链条集聚,为自贸发展增强新动能。把狠抓落实作为加强能力作风建设重要途径,加大难题攻坚力度,拿出更强定力、更足干劲和更实作风抓落实、抓见效。持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木材、粮食、水产、中药材、清洁能源等生产加工型产业,电商、物流、旅游、会展、金融等商贸服务型产业,交织融合,协同发展。年木材进口超600万立方米,木材规上企业占全省46%,阔叶单板年产量1500万平方米、占全国70%份额。77家中草药进口加工企业登记落户,逐步走向规模化、精深化。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通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9610”和“1210”系统,带动从业人员约2.5万人(不含快递物流业),快递发寄量居全省县域首位。积极靠大联强,与盐田港集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林集团、省交投集团等战略投资相继落地,产业承载力和项目集聚力全面增强。

  五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贸发展满足新需求。认真践行“四员”服务理念,做优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做实机关干部包企制度,通过上门服务、现场办公、跟踪服务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各类优惠政策,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点对点”问需求、送政策、解难题,助企纾困,在通关效率、行政审批、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切实降低企业要素成本,创设黑龙江地区首例木材经营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了木材贸易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申请贷款难度较大的问题;开办“跨境融资性风险参与”业务,开通了首条对俄卢布现钞陆路调运通道,为中俄跨境金融合作探索新路径,全面提升金融服务企业的效能。截至目前,各银行机构已为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94笔,支持企业72户,金额5.34亿元。跨境人民币收付达8.46亿元,同比增长370.98%。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