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第32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新闻节目编排初评参评作品《黑龙江农业新闻》
2022-06-01 12:41: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题

  2021年12月29日

  《黑龙江农业新闻》

  参评项目

  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体裁

  

  语种

  

  作者

  (主创人员)

  杨国栋

  编辑

  张雷陈秋萍

  原创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刊播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刊播频率频道

  公共·农业频道

  刊播日期

  12月29日20时15分

  新媒体作品

  填报网址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2021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委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1573.5亿斤,实现“十八连丰”,增产65.4亿斤,新增产量占全国增量24.5%,创历史新高。《黑龙江农业新闻》抓住这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特别编排,全景式、立体化生动展现黑龙江来之不易的丰收,通过现场报道、虚拟动画、特写、评论等手段深入挖掘新闻价值。从中华粮仓、龙江第一到中国饭碗、龙江添粮;从超强农民、以一当百到保护黑土、培育“农业芯片”……编排节奏明快、丝丝相扣、画面震撼,全面展示了黑龙江克服困难夺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奋斗历程,将有关我国第一农业大省获得特大丰收的重磅消息及时传播、深度解读。不仅充分展现了黑龙江的责任与担当,也揭示了中国人完全有能力靠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的时代答案。

  社

  会

  效

  果

  《全省新闻联播》、极光新闻客户端等相继转发,取得强烈反响。不仅激励了黑龙江广大农业干部、农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继续为中国饭碗增添优质粮食,更传递了中国人有能力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信心。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黑龙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黑龙江的丰收举国关注。2021年12月29日,《黑龙江农业新闻》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特别编排。编排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兼具传播性、引导性和可视性。让“龙江粮丰天下安”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提振士气,鼓舞斗志,起到了良好宣传效果。

  

  

  【序号1】片头+开始语+提要

  【导语】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收看《黑龙江农业新闻》,我是魏铠,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一;

  黑龙江省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中国雪乡景区今天起恢复对外开放。

  《黑龙江农业新闻》马上播出!

  【序号2】中华粮仓龙江第一

  【导语】今天黑龙江省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2021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夺得“十八连丰”,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稳居全国第一。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客户端进行了同步直播。

  【正文】

  【现场】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常务副厅长孙化库:粮食总产1573.5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1.5%;比上年增加65.4亿斤,占全国粮食增量的24.5%,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现场】记者郭虹汝:这里是地处东极抚远的玖成合作联社。今年,联社获得了大丰收,34300亩优质良田,种出了5年来最好的产量。一会儿,这里将进行联社的年度分红大会。我身旁的这位就是联社的理事长袁胜海。袁大哥,咱们丰收的秘诀是什么?

  【同期】抚远市玖成合作联社理事长袁胜海:我们玖成人不忘总书记嘱托,今年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扩大了近7倍。以前水稻经营一家独大,现在变成水稻、玉米、大豆“群英荟萃”。每亩地收益大约在700元,这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

  【同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黑龙江今年狠抓粮食生产,又获得丰收,是我们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我们稳定大局,应对国际变局,以及我们今年“十四五”良好开局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序号3】中国饭碗龙江添粮

  【导语】黑龙江省玉米、水稻、大豆的面积、产量都居全国第一位。现在正是粮食外运的旺季,通过大型粮食收储企业、铁路专列、电商等多种方式,黑龙江省持续为“中国饭碗”增添“龙江粮”。

  【正文】

  【出镜】记者张雷:我现在是在富锦象屿公司的收粮现场。这里也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国储粮库之一。各位现在可以看到几十辆卡车送来的粮食,正在通过传送带输送到烘干塔当中,在这六组烘干塔旁边是十个巨大的粮堆。有多大?来,各位看,在这边有一个最近的。我们目测了一下,它的长度是100米,宽度大概有90米,高度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总量是达到了2万多吨!其实这些粮还不足整个粮库储量的百分之五!这个粮库总占地面积达到了318万平方米,总仓容是500万吨,如果按照每人每一天消耗一斤粮食来计算,满仓的时候这里的粮可以满足全国人民吃上七天。

  【同期】富锦象屿金谷农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勇:公司以富锦为原点,收购半径辐射150公里范围。配备了年运量300万吨的物流服务设施和5条铁路专用线,随时随地调出充足的粮食,保证全国人民用粮需求。

  【现场】记者魏璇桐:这里是鸡西车务段密山站,也是黑龙江粮食外运最为繁忙的火车站之一。现在货车正在编组。一会儿这些优质大米和玉米,将乘粮食专列,发往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方。我数了一下,这次发出的是70个集装箱,粮食总重量也达到2180吨。其中发货方之一的益海嘉里密山粮油工业有限公司,11月初以来,发往省外的大米已经超过了400车。

  【同期】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晓东:我们密山工厂每年发到省外销区的大米为十多万吨。黑龙江的粳稻产量高,另外品质也是相当棒!很多经销商和消费者都认为黑龙江大米口感好,吃了还想吃。

  【现场】记者刘馨蔚:这里是和粮农业的电商中心,整个仓库有一百多个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从网红直播到现场打包,再到云仓发货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从这个24小时的数据上来看,这一个直播间就卖出了两万多单的大米杂粮等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10万,是去年同期的三倍还多。

  【同期】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自播新媒体部运营总监陈海委:背靠大树好乘凉。咱们黑龙江有优质的大米和杂粮,再加上和粮有专业的电商销售团队。越来越多天南海北的消费者成为咱们龙江好粮的忠实粉丝。像和粮的“七日粥”等产品都做到了全网的销售第一,大米也都是名列前茅。

  【同期】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达到8.1亿,比上一年增加1.6亿。近几年,世界饥饿人口有可能还会增加。在这样背景下,黑龙江获得特大丰收,这相当于几个小国家的粮食总产量。这样的丰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国际粮价,同时它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正常运行。

  【序号4】超强农民以一当百

  【正文】

  【虚拟】主持人魏铠:地,由谁来种?黑龙江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这三个全国第一,回答了这句时代之问。今年,黑龙江的“超强农民”,用历史上最高的劳动生产率,种出了历史上最多的粮食。位于产粮大县巴彦县的刘辉巨农种植合作社,为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提供农业托管服务,不到100个社员种了近11万亩地,单产还比去年增加了300多斤。

  【同期】巴彦县刘辉巨农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刘辉:以前两口人在家经营30亩地,(现在)我们(托管)服务专员都得达到1200亩地以上。

  【虚拟】主持人魏铠:地,交给了会种的人。今年,黑龙江省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000万亩。农民当上了“甩手掌柜”,年末一算账,不仅获得了好收成,腰包也更鼓了。

  【现场】巴彦县天增镇立平村农民宿世清:那你看不用伸手了,也不用干,背着手都能挣钱。另外,你还可以搞别的事业。别的事业又挣一笔钱。这是两笔收入。

  【虚拟】主持人魏铠:比起刘辉巨农合作社,百公里外的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效率更加惊人。12万亩玉米,只有40个人种,却获得了破天荒的高产量,优质地块接近吨粮田。

  【同期】黑龙江省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经理杜伟:我们有秘密武器。这台是我们合作社最先进的播种机,一个人一台机器配一个无人驾驶的导航,一天可以播种500亩地。有没有以一当百的感觉?都可以以一抵千了。

  【虚拟】主持人魏铠:以一抵千还不算是最强的,在北大荒“无人化农场群”,耕、种、管、收、运等20项作业实现全程无人化。秋收时节,手机一键操作,收获机就可以按规定路线行驶,在指定地点自主转向掉头,并准确地将粮食装填到无人驾驶运粮机车上,运粮机车自主回仓卸粮。

  【同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国俊:我们建三江分公司,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无人化技术最先进、农机田间作业无人化程度最高的无人化农场群。今年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了3万亩,我们将通过实践,为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蹚出一条新路子。

  【序号5】有机好米香飘万里

  【导语】超强农民种出了超棒的粮食。新年将至,全国单体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合作社——庆安东禾联社,迎来了幸福的“烦恼”,采用有机方式生产的大米供不应求。

  【正文】

  【现场】(视频通话)山东客商李振军:小白,你们大米确实好,棒打鸭子呱呱叫,就是大米来不到,不行啊。(好,我这边三两天时间给您出货。)

  【画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构成了安全食品的金字塔,塔尖就是有机食品。东禾的有机大米卖得火,还得感谢今年6月住进稻田的一群特殊的“员工”。

  【现场】鸭子叫

  【同期】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社员邹吉忠:我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农民的心声。东禾生态园,鸭子来下田,除虫除草忙,生态你最强。

  【画外】有机大米有机遇,在高端市场卖出了身价。忙碌了一年的社员,也喜笑颜开。

  【同期】庆安县东禾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社员孙广:你说这一年我种十多垧地,多挣四五万,上哪能挣着,比一个劳动力上外打工挣得都多,那还干啥,还上天啊。

  【序号6】保护黑土冬闲不闲

  【导语】多打粮、打好粮,离不开土地的支持。为了治理水土流失这个“耕地杀手”,黑龙江把“冬闲”变成了“冬忙”。

  【正文】

  【现场】慢点儿,整好了,齐刷的。

  【画外】在海伦市双音村的田野上,施工人员正忙着编织铅丝石笼、铺设雷诺护垫,人机结合,系统治理侵蚀沟。

  【同期】海伦市东风镇双音村党支部书记张春龙:在沟里面,挖掘机都显得不怎么大了。以前水土流失根本没有这么严重,每年都在发展,每年都造成大量的耕地流失。

  【同期】海伦市东风镇双音村农民刘学生:侵蚀沟治理住了,就相当于我们的地保住了,一亩地一点儿也不能少了,产量来年也有保证了。

  【画外】占东北黑土区耕地面积一半的黑龙江,针对黑土地退化,探索形成了“龙江模式”和“三江模式”,被列为全国黑土地保护主推技术模式。就在最近一周,《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发布,黑龙江省黑土保护利用研究院揭牌,东北黑土保护利用与粮食持续生产技术高峰论坛举行……黑龙江用一系列组合拳,坚决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序号7】潘国君的中国“芯”

  【导语】粮食丰收,自豪的不只是农民。在相隔万里的海南三亚,黑龙江育种专家潘国君正信心满怀搞研发,让种业装上更多“中国芯”。

  【正文】

  【画外】龙粳新品种3155已经进入成熟关键期,潘国君每天披星戴月泡在三亚南繁基地的稻田里。

  【同期】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潘国君:天然的大温室就是三亚,加速了我们水稻品种选育进程,假如一个品种需要十二年的话,这样就能缩短四、五年的时间。

  【画外】为了打破国外品种垄断,2000年,潘国君带领黑龙江省农科院几名年轻党员组成育种攻坚小组,开始了艰难的“稻海捞针”。

  【同期】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潘国君:夏天七月份温度最高的时候,外面三十多度,这里头四、五十度,我们就穿背心裤衩,汗流浃背地做杂交,没人干,我们都自己下地,累得都(没劲)拽猫尾巴上炕。

  【画外】为了把每一份种质材料观察全,潘国君的团队每人每年要巡田4000多公里,相当于接力绕赤道走一圈。

  【同期】农业部水稻专家组副组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潘国君:“龙粳”系列品种的育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也打破了日本品种“空育131”长达十年之久垄断黑龙江生产的局面。我们育成的品种目前的产量非常高,应该是世界同类稻区处于领先水平。

  【序号8】本台评论:当好新时代的压舱石

  【导语】仓廪实,天下安。在中国共产党这个百年大党的带领下,我们成功解决了几千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吃饭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居安勿忘思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黑龙江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面对今年不利气象条件和疫情影响等多重考验,贡献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丰收。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黑龙江作为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重农抓粮的劲头一刻不能放松。要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不光保数量,还要保质量、保多样,持续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为国人建设放心的生态大粮仓、绿色大厨房,当好新时代的粮食安全压舱石!

  【序号9】《黑龙江省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正文】

  【画外】《黑龙江省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近日发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垦区和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全省粮食综合产能达到1600亿斤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之比力争达到40%。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00万。

  【序号10】中国雪乡今起开放

  【正文】

  【画外】今天,中国雪乡景区恢复对外开放。这个冰雪季,雪乡悬挂起3000盏大红灯笼,推出了雪乡文化展览馆、雪景之源摄影观赏区等十大免费项目,开发了雪乡实景系列、东北花布系列等近400种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同期】上海游客米子:我们是今天入园的第一批游客,很幸运。因为像这样的雪,除了这边很少看到,非常美丽。

  【序号11】首届北大荒建三江粳稻论坛闭幕

  【正文】

  【画外】今天,首届北大荒建三江粳稻论坛闭幕。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代表共同研讨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为中国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序号12】结束语

  【正文】

  【导语】今天的节目内容就是这些,感谢您的收看!看农业新闻,过幸福生活!周一至周五每晚20:15,锁定黑龙江公共农业频道。观众朋友,再见!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作品串联单

  参评节目

  2021年12月29日《黑龙江农业新闻》

  时间

  标题

  体裁

  作品来源

  刊播方式

  板块名称: 本地新闻+国内新闻

  20时导语+录像分

  中华粮仓龙江第一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导语+录像分

  中国饭碗龙江添粮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导语+录像分

  超强农民以一当百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导语+录像分

  有机好米香飘万里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导语+录像分

  保护黑土冬闲不闲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导语+录像分

  潘国君的中国“芯”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口播分

  本台评论:当好新时代的压舱石

  新闻评论

  栏目自制

  口播

  板块名称: 三农资讯

  20时录像分

  《黑龙江省乡村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录像分

  中国雪乡今起开放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20时录像分

  首届北大荒建三江粳稻论坛闭幕

  消息

  本台自采

  插播

  注:此表请附在参评作品推荐表后,可根据节目时长及内容适当调整。

  “板块名称”栏填写板块设置,如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本地新闻等。

  “作品体裁”栏填写播出稿件体裁,如消息、评论等。

  “作品来源”栏填写播出稿件来源,如新华社、本台自采等。

  “播出方式”栏填写口播、插播、连线报道等播出形式。

责任编辑:王俊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