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6日讯 (记者 王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曾被人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一代代垦区人也在这片土地上铸就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如今,新一代的北大荒人正坚守在这里默默奉献,在黑土地上续写春秋。
谱写北大荒人的歌
作为农垦子弟的张宏雷,从小接受北大荒人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文化熏陶。1990年,他从八一农垦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回到农垦这片充满光荣与梦想的黑土地。从乌苏里江畔到松嫩平原,从科研所到农场、管理局(分公司),现在是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张宏雷曾在三江平原奋战20年,他亲历了北大荒“旱改水”“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伟大实践。作为农业副场长,他致力于把一个贫困场改造成水稻专业场,使农场职工从此踏上富裕路。他44岁转战松嫩平原,把12载宝贵的人生年华倾注于有着光辉历史的九三。

1991年,在科技扶贫工作中,张宏雷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图为他在八五八农场田间观测作物长势。
提及过往的工作经历,最令张宏雷难忘的是1997年至2001年在牡丹江管理局八五八农场担任科技副场长、农业副场长时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
那是一个“十年九涝”的贫困农场,由于临近江河,经常是春涝加秋涝,“春天不让种,秋天不让收”。农场党委提出“以稻治涝”的战略后,5年时间里,张宏雷积极参与指挥大规模“旱改水”工作,发扬北大荒精神,把一个贫困场建设成为水稻专业场。
2010年4月,他调任九三管理局,分管全局的农业生产工作。为争取国家各种惠农政策,他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先进的数字遥感、信息化农业机械装备以及“精准农业”技术的成套设备。自2010年以来,更新农机具共9386台套,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从2010年的98%增长到2021年99.97%以上。10年间,完备的机械力量实现了全面积、全作物、全过程机械化,有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农时需求及作业标准。
2010年以前,九三粮食总产始终徘徊在60~70万吨。张宏雷在九三工作的这些年,粮食总产最高的一年达到179万吨;2010年-2021年共实现粮食产量1615万吨。
扎根在北大荒的“新农人”
1990年春,22岁的吴进堂听说北大荒在进行二次开发,便毅然辞别山东老家,与新婚不久的妻子辗转来到八五四农场。从那时起,他的“兴农梦”就和这片黑土地紧紧连在一起。
最初的5年里,吴进堂并没有感受到春种秋收的快乐,突如其来的风灾、雹灾、涝灾、旱灾接连发生,最惨时他一年亏损上百万元。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吴进堂将自己的承包地面积一次次扩大,2003年达到了8000亩。经过几年的打磨,他深刻认识到科技才是农业的未来,从那时起他开始钻研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北方气象知识,琢磨黑土地的日照、积温、无霜期、土质结构。他专门拜访农业专家,向他们请教科学种田的门道。在专家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那年他种植大豆单产超过370斤、玉米单产超过2000斤,进一步增强了他用科学技术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吴进堂帮助贫困户解决农业技术难题。
2013年,吴进堂开始探索新型经营模式,创办了农场第一家融富旱田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地入股,确定了“让职工变股东”的发展路线。经过8年发展,合作社从成立初期的1.25万亩扩大到2021年的2.8万亩,合作社成员由8人增加到17人,社员纯收入从人均7万元增加到40万元,增长近6倍。吴进堂又开始探索农产品新的销售模式——农业产品套期保值。2021年,他与中信集团旗下大连商品交易所签订套保合约,将玉米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卖出价格为每斤1.35元,仅此一项,就实现增收255万元。
在吴进堂的带领下,越来越多怀揣着对黑土地的热爱,在广阔舞台上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新农人”加入到吴进堂的队伍中,他们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播种兴农的梦想,在沃野田间贡献振兴的力量。
牢记为民初心不敢忘
创历史新高,开垦区之先河,实现无应收款、无诉讼风险应付款、无沉淀财政资金、无不良资产、无僵尸企业、无银行贷款……这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绥化分公司财务管理部向上级提交的一份满分答卷。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位1997年参加工作的党员贾立军,现任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绥化分公司财务管理部部长。作为一名资深财务工作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绥化分公司上下各级财务工作者已基本形成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授权必须为”的共识。

贾立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不放松。
作为部门带头人,贾立军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都能在办公室见到他的身影,保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工作作风。
2003年被总局财务处抽选作为业务骨干参加垦区财务刚性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了财务报表数据自动生成和刚性管控。同时,协调开发应用了“六个管理软件”,特别是网络版耕地承包费收缴管理软件,实现了银行代收,保障了资金安全,同时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力地解决了截留挪用承包费的问题。
近几年来多次积极协调建行、工行和中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国家利民便民普惠金融政策,为农户争取最及时和最优惠的生产贷款,年初共落实农贷资金5.36亿元,年利率最低达到5.25%,节约利息支出近4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