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大庆为什么能? |
参评项目 |
广播评论 |
||
体裁 |
|||||
语种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牟维宁 张立波 沈艳丽 李响 |
编辑 |
牟维宁 |
||
原创单位 |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
刊播单位 |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黑龙江新闻广播 《早餐前后》 |
刊播日期 |
12月31日07时24分 |
||
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2021年,在世界能源博弈日趋激烈,全球高度关注能源安全,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大背景下,大庆再次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引发了“大庆为什么总能担当国之重任”的话题。评论《大庆为什么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帮助受众把大庆人的使命担当、科学态度、忘我奋斗的精神做了深刻全面的分析,达到了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效果。 |
||||
社 会 效 果 |
作品融叙事、评论与抒情于一体,语言质朴而又情感充沛,鼓舞士气,激荡人心。报道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石油人忘我奋斗的精神、见微知著的求索、科学严谨的态度与血脉赓续的担当,感染激励了更多公众。纵深推进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评论虽然落笔“今天”,却是长期观察与思考的结果。作品以能源革命的标杆旗帜——大庆油田60多年的奋斗实践为引导,深入浅出展现了大庆人奋力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担当与创新实践。评论观点鲜明,极富力道,催人奋进,是大庆油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2年 月 日 |
大庆为什么能?
今天,全国最大原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2021年油田国内外原油产量双双超过计划,天然气产量迈上50亿立方米新台阶,油气当量继续保持4000万吨以上,为端稳国家能源饭碗再立新功。从60多年前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到今年页岩油勘探开发、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战略性突破,大庆为何总能创造奇迹?请听新闻述评《大庆为什么能?》。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忘我奋斗的精神——
【页岩油钻井现场】
寒冬时节,滴水成冰,钻机轰鸣,大庆页岩油新会战鏖战正酣。红旗在风雪中猎猎飘扬,见证着大庆人刷新“钻透珠穆朗玛峰”纪录的壮举……
【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时至今日,铁人王进喜铿锵有力的话语仍震撼人心。60多年前,来自天南地北的石油工人响应国家号召,集结于莽莽冰原。面对一无经验、二无技术、设备落后的艰难局面,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石油创业史,挺起了共和国工业的脊梁。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忘我奋斗的精神。当年1205钻井队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跳泥浆池压井喷的场景,至今回忆起仍热血沸腾。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从石油大会战到页岩油新战场,从面对“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今天攻克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艰苦奋斗始终是大庆的制胜法宝。
【张晶:每个员工的车里大包小包装着行李,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有的甚至都睡到车里,说床太舒服,怕一睡睡过油子,怕起不来。】
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现任队长张晶讲述了页岩油勘探开发中的感人瞬间。大年三十第一口油井完井,队里却没有人回家过年。热腾腾的饺子出了锅,却有一大半人累倒在岗位沉沉睡去。一个个指标不断被刷新,背后是连轴转的最长天数纪录一次次被打破。
环境变了,战天斗地的豪情没有变;时代变了,忘我奋斗的精神没有变。奋斗是大庆最鲜明的特质,它早已融入大庆人的骨血,成为不可战胜的信念之力!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见微知著的求索——
【王启民: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页岩油新会战中,“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屡屡提到“三超”精神。今年,大庆油田发现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的页岩油,打破了西方地质学家“只有海相页岩能够产油”的论断,实现了几代石油人“大庆底下再找一个大庆”的梦想。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见微知著的求索。回首大庆开发建设历程,从荒原上的开拓探索,到保高产稳产的苦战攻关,坚守与求索贯穿始终。60多年前的石油大会战,不服输的石油人经过1018次试验,生产出适合大庆的“糖葫芦”封隔器;60多年后的页岩油新会战,科研人员再次把不服输的劲头发挥到极致,他们勇闯无人区,分析样品照片3000多张,在页理缝和只有头发丝1/500大小的孔隙里找到了页岩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页岩油项目负责人张金友:
【张金友:我们做这个东西是一小步,但是对于页岩油,是一大步。】
大庆的历史,是一部求索与开创的历史。曾有国外专家断言,大庆原油酸值过低,不适合应用三元复合驱的三次采油技术。油田攻关团队经过30多年几十万次实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三元复合驱技术的国家。今年,大庆油田实现三次采油年产量连续20年超千万吨。
大庆在求索中追梦,更在求索中圆梦。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科学严谨的态度——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见工业油流,宣告了大庆油田的发现。松基三井的定位曾经反复论证,这并不是石油勘探屡经挫败后的举棋不定,而是对待工作的严谨求实。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由于打出的油井超过规定斜度0.6度,铁人王进喜曾主动在大会上检讨并填掉了井。填掉的不仅是一口井,更是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李海洋:白天就在井上边实际操作边学习,晚上就请驻井专家为咱们现场授课。】
这是1205钻井队李海洋叙述中新一代钻井人的工作常态。队员们休息时,还用画着手柄按键的矿泉水瓶反复模拟钻机操作。
在大庆,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已渗透到油田开发建设每一个环节。因为一口注水井与金牌标准只有0.1兆帕的差距,采油队主动上报,“不要有水分的金牌”;为了掌握向火车上装原油的温度,技术员选择最冷的天坐油罐车测温,先后跑了5趟,每趟5天6夜。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分公司试油四队队长王海龙:
【王海龙:干好自己的活儿,干好每一口井,这是石油人对大庆精神的最好印证。】
进入“十四五”,大庆人更将科学严谨的态度融入“数字油田”建设与绿色转型发展,向全面建成智慧油田与世界一流绿色能源强企奋力迈进。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血脉赓续的担当——
【李新民: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
2006年,“大庆新铁人”李新民带领1205队把井打到了国外。在苏丹,在伊拉克,面对高温酷暑、蚊虫叮咬与炮火纷飞,队员们流汗、流血,没流一滴眼泪。然而,到了海外第一口井完井时,十几个大男人却抱成一团,泪流满面。他们冲着祖国的方向大声喊:“老队长,1205队出国打井的梦,我们圆了!”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血脉赓续的担当。王进喜、王启民、李新民等千千万万石油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历久弥新。
【1205钻井队队员:我的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也都是石油工人,从小我就是听着铁人的故事和1205钻井队的故事长大的……】
这是一位1205钻井队队员的自述。页岩油新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子承父业齐上阵”的“父子兵”、“兄弟同心展家风”的“兄弟连”、“夫妻并肩战页岩”的“夫妻档”,他们用真挚而朴素的家国情怀,托起了百年油田的伟大梦想。大庆油田总地质师何文渊:
【何文渊: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面,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里面,做自己最大的贡献。这种传承已经流到了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
任凭零下四十度,石油工人无冬天。精神的火炬接力传递,穿越时空。从石油到天然气、从常规到非常规、从松辽到川渝、从国内到国外,大庆油田一次次创造奇迹,在疫情“阴霾”、油价“严冬”、极端天气的大战大考中书写了稳油增气、内外并举的“大庆担当”!
大庆为什么能?因为有忘我奋斗的精神,因为有见微知著的求索,因为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还因为有血脉赓续的担当。
2021年7月1日,北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张晶作为劳模代表在现场观礼。盛典结束,张晶漫步街头,不知不觉走到老队长王进喜曾走过的地方。60多年前,王进喜进京参加全国劳模会,看到公共汽车因为缺油背着煤气包而落泪。而今,大庆油田已累计为国家奉献了24亿多吨石油,60吨油罐车装满可绕赤道15圈。新一代大庆人正以忘我奋斗、不断求索、严谨求实、勇于担当的姿态,端稳国家能源饭碗,力争为腾飞的中国加满油,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