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红色佳木斯·光芒 |
参评项目 |
新媒体系列报道 |
||||
体裁 |
|||||||
语种 |
|||||||
作 者 (主创人员) |
宋佳子、白久冰、潘雅楠 |
编辑 |
李伟双、闫岩、许梦 |
||||
原创单位 |
佳木斯日报社 |
刊播单位 |
佳木斯日报社 |
||||
刊播版面(名称和版次) |
掌上佳木斯APP |
刊播日期 |
2021年3月25日至2021年10月13日 |
||||
新媒体作品填报网址 |
|||||||
︵ 采作 编品 过简 程介 ︶ |
为喜迎建党百年,早在去年十月,佳木斯日报《黑土地故事》栏目组于2020年底着手谋划,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主创人员决定从挖掘佳木斯地区第一颗火种、第一个党小组、北满地区唯一的县级民主政府等入手,以第一、唯一为线索,层层深入,通过普通人的视角、感人的细节、高清的影像,让佳木斯红色历史活起来,让信念燃起来,让信仰的光芒照耀历史及现实的天空,由此策划出《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视频。 做好《红色佳木斯·光芒》——第一颗火种是系列视频的首篇。为作好开篇之作,首先要做好史料的搜集、整理,然后凝炼、提升。为了搜集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主创人员查阅了几十万字的党史、地方志、人物传记等,形成精炼的解说词后,进行精心拍摄,精心制作。 |
||||||
社 会 效 果 |
视频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市民们纷纷表示,回顾这些光荣历史,自豪感油然而生,也更加热爱这片血沃黑土。系列报道一经发布,广大网友的积极转发分享,累计点击量8万余次,得到强烈反响。 |
||||||
︵ 初推 评荐 评理 语由 ︶ |
小切口,映照时代大主题。作品以一件件生动的史实,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深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初心、百年征程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签名: (盖单位公章) 2022年 月 日 |
||||||
《黑土地故事》光芒系列之一
第一颗火种
主持语:
这个俊朗的年轻人,眉宇间写满了气宇轩昂。即便是戴着眼镜,也不能遮住他两道剑眉下射出的光芒。
他,叫唐瑶圃,如他的化名“姚新一”一样,他在佳木斯做了,新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
解说词:
唐瑶圃,1907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原名唐吉昆,字瑶圃,曾化名唐九英、姚新一。
自幼聪明好学的唐瑶圃,于1927年毕业于吉林省第一师范学校初中教员(文科)专修班。为了寻求真理,1929年他说服家人,只身赴北平学习,并于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年,唐瑶圃年仅22岁。
主持语: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1930年夏秋之交,唐瑶圃奉中共满州省委之命,携妻子关玉华和幼子来到佳木斯桦川中学当英语教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以学校为阵地,利用各种机会,在桦川中学秘密传播共产主义思想。
解说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唐瑶圃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演讲、演出、抵制日货,声讨日本强盗的侵略罪行,募集资金,支持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字幕:
佳木斯市烈士纪念馆馆长赵晓航
赵晓航同期声:
唐瑶圃在讲课时,经常巧妙地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呐喊》等著作,还向学生讲授文天祥的正气歌、秋瑾的事迹,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启发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并指导学生创办了《前线》刊物。
主持语:
一点星光无法照亮整个暗夜,只有团结、影响、培养、发展更多的进步师生,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在他的介绍下,同校进步教师张耕野,在1932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发展的第一名党员。
赵晓航同期声:
在唐瑶圃的引领下,张耕野的妹妹张宗兰,妻子金凤英以及学生赵敬夫、冷云、陈雷等爱国青年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主持语:
火种一颗颗播下,佳木斯桦川中学的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地开展起来,引起了日伪的高度注意。1934年秋,唐瑶圃来到依兰县立中学任教,继续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党员、创建党组织,使得抗日活动逐步从学校扩展到城镇、城郊及农村。
赵晓航同期声:
1937年,唐瑶圃随北满临时省委巡视员,辗转来到汤旺河沟里的密林深处,找到北满临时省委交通站。他化名为“姚新一”。“姚”谐音“瑶”,“新一”蕴含对新中国的向往,从此东北抗联有了位因笔杆子厉害而出名的“姚新一”。
主持语
1939年,唐瑶圃奉命率领10余人的小分队,返回总指挥部密营的途中,遭敌人突袭,牺牲时年32岁。
解说词:
89年前,唐瑶圃在佳木斯播下第一颗革命火种,火种不断传播,早已聚火如炬,至2020年底,佳木斯市有共党员144389人。回望建党百年之路,让初心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新时代共产党人继续坚定前行!
《红色佳木斯·光芒》光芒系列之四
北满唯一的县级抗日人民民主政府
主持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派人到东北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发展党团组织,领导人民斗争。1929年,汤原的裴治云、崔圭复、金成刚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松花江下游地区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同年成立了松花江下游地区第一个中共县委——中共汤原县委。
字幕:
汤原县史志研究室主任邹志光
邹志光同期声:
1932年,汤原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中队,简称汤原反日游击队,1934年8月,扩编为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并逐步发展成为威震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一支抗日劲旅。
解说词:
1936年1月26日至28日,东北民众反日联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在汤原县吉兴沟举行,此次会议因此被简称为“汤原会议”。
主持语:
1936年3月20日,中共汤原县委按照“汤原会议”的要求,在太平川南三甲赵家屯(今胜利乡伏胜村)召开了工、农、商、学及开明绅士等各界代表200余人参加的大会。
大会分析了对敌斗争的形势,并根据革命斗争需要,宣布成立汤原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选举中共汤原县委组织部长王德(王永昌)为汤原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主席,并发表了大会宣言,成为东北抗日战争时期,北满地区建立的唯一一个县级抗日人民民主政府。
解说词:
1936年9月,汤原中心县委改组为下江特委。汤原县抗日人民民主政府改为下江人民民主政府。
邹志光同期声:
中共汤原县委领导的各级党组织和群众组织不断壮大发展,汤原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以太平川为中心向格节河、西北沟、黑金河、吉星沟、仙马河、穷棒子沟、竹帘、洼大岗等地发展根据地。
解说词:
在根据地,普遍建立起“抗日救国会”“妇女会”“儿童团”“打狗队”等群众组织,在太平川、南三甲、洼丹河等基层党组织也创新建立了地方武装青年连、少年连等,形成了民主政府和各区委既能动员组织群众,又能组织武装抗击敌人的大好局面,成为东北覆盖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政权组织。
主持语:
1936年冬,日伪军进行残酷的冬季大扫荡,实行归屯并户和“三光”政策。然而,汤原大地上的抗日烽火却越燃越旺,以致日寇无可奈何地叫嚷:“汤原已成共产党的乐土,地皮都红了三尺!”
《红色佳木斯·光芒》光芒系列之五
永远的云
云,能永远吗?
答案在中国人的心里:我们心中有朵永远的云。
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代表作——《八女投江》。此画不仅开创了中国画表现历史题材的先河,更以壮而不悲的艺术魅力,传神地展现了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视死不屈的精神,作品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为国家一级文物。
主持语:
1938年10月2日,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东北抗日联军五军一师转移途中,在夜间宿营时被敌人发现,遭到包围。为了保护大部队撤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以东北抗联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联女战士,誓死不降,毁掉枪支,步入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集体殉国。殉国时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只有13岁。
解说词:
云,能永远吗?
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迹,被编入语文教科书。2009年,八位女烈士入选“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主持语:
冷云,本名郑香芝,1915年出生于佳木斯市桦川县悦来镇一个农民家。1931年,16岁的冷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班。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受进步思想影响,冷云积极参加撒传单、抵制日货等抗日救国活动,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郑志民,寓意“立志为国为民”。
解说词:
毕业后,冷云被分配到悦来镇南门里国民优级中学任教,她以教师为掩护,秘密从事抗日活动。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考验,冷云逐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34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字幕:
中共桦川县委史志研究室主任王晓禹
王晓禹同期声:
1936年,冷云决定到抗日前线去参加战斗,取得党组织同意后,在一个细雨连绵的夏季夜晚,冷云离开家乡悦来镇,参加了抗联五军。到部队后,将名字改为冷云,在五军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
冷云工作勤奋,对人热情,不但耐心教战士们学文化,还帮战士们缝洗衣服,战士们亲切的叫她“老大姐”。
主持语: 1938年7月,冷云随部队西征,参加了妇女团,任指导员。她所率领的妇女团与抗联部队一样,跋山涉水,转战于密林深处。在战斗中,她们与男同志并肩作战。战斗结束,她们又迅速地由战斗员转为宣传员、服务员。在乌斯浑河畔的战斗中,她们抛出最后三颗手榴弹后,手挽着手,掺扶着负伤的战友,共同向乌斯浑河深处走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云,能永远吗?
八女投江的壮举突破了日伪军严密的封锁,在中华大地上口口相传。
为纪念以冷云为首的八名女烈士,乌斯浑河畔竖起八女投江纪念碑;根据她们的英雄事迹拍摄了电影《中华儿女》;冷云出生和曾经工作的村,被命名为冷云村;冷云曾经任教的学校,被命名为“冷云小学”。
为纪念冷云,佳木斯市桦川县修建了冷云公园,冷云的雕像成为人们仰首注目必看的景观。
云,能永远吗?
我们心中有朵永远的云——冷云!
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参评作品完整目录
作品标题 |
红色佳木斯·光芒 |
||||||
序号 |
单篇作品标题 |
体载 |
字数/时长 |
刊播日期 |
刊播 版面 |
备注 |
|
1 |
《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一:第一颗火种 |
新闻 纪录片 |
5分38秒 |
2021年3月25日 |
掌上佳木斯APP黑土地专题 |
代表作 |
|
2 |
《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二:特别党小组(上) |
新闻 纪录片 |
6分57秒 |
2021年5月8日 |
掌上佳木斯APP黑土地专题 |
||
3 |
《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三:特别党小组(下) |
新闻 纪录片 |
5分30秒 |
2021年5月8日 |
掌上佳木斯APP黑土地专题 |
||
4 |
《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四:北满唯一的县级抗日人民民主政府 |
新闻 纪录片 |
4分57秒 |
2021年7月7日 |
掌上佳木斯APP黑土地专题 |
代表作 |
|
5 |
《红色佳木斯·光芒》系列五:永远的云 |
新闻 纪录片 |
6分11秒 |
2021年10月13日 |
掌上佳木斯APP黑土地专题 |
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