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22世界5G大会在哈尔滨启幕,龙江数字经济再迎高光时刻。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在资源、产业、科教等方面比较优势突出。那么,黑龙江如何以5G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
“嗡......”带着风声,一架大型无人机在北大荒闫家岗农场的千里水稻田上腾空而起,开始植保作业。水稻随风轻摆,显出勃勃生机,略显青涩的谷粒已开始孕育灌浆,应和着水田里的巨幅稻田画,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这里整个农场都是5G网络全覆盖的,我们通过5G网络实现整个农田全要素的数据采集。”黑龙江联通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经理于洋介绍,中国联通的“大国粮仓”5G数字农场项目,基于中国联通5G网络,应用于北大荒集团的农场,致力于打造世界先进的5G数字农场,打通“人、地、机、物、环”生产作业全要素,贯穿“耕种管收”全环节。
看着长势喜人的水稻,于洋指着水渠边上的一个机器设备说,“这是自动水位仪,可以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站和水位监测数据,经云端分析,设置预设阈值或人为干预操作,启动或关闭灌溉执行系统,形成对农田的定时定量进行灌溉,可以实现节水20%。”
在这片5G数字农场里,默默守护着稻田的机器卫士不止一个自动水位仪,远处地块里还有一个将探头伸向田间的设备,专家们叫它“叶龄仪”。通过5G+高清AI摄像头,这个设备可以实现对于水稻的叶龄智能诊断、病害识别、虫害识别等场景,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实现对水稻生长发育周期进行动态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作物信息,实现精准作业。
5G数字农场不仅做到了精准作业,还做到了降本增效。黑龙江联通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智慧农业事业部总监孟奇算了一笔经济账,农场通过无人化、精准化作业,节约种子和人力成本,同时通过标准化、科学化的种植管理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最终可实现每亩增加收益200元至300元。目前,5G数字农场在北大荒集团5个农场进行数字化示范,共覆盖耕地2.3万亩。
5G除了赋能传统农业之外,也在工业领域大展拳脚。在黑龙江省首个智能工厂——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里,制造、物流、运营等数据已经联通在一起,实现了高度的数字化。正因如此,在焊接车间,317个机械手臂同时高举作业,却可根据“手中”不同的材质决定如何处理,实现了柔性制造。
在这个智能工厂里,智能物流系统根据订单需求及生产计划发送采购计划。零部件入厂流向和整车出厂运输路径全程可视,厂内物流实现实时拉动,从而赋能大庆工厂精准、及时处理复杂的个性化订单。
随着黑龙江省出台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开展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如今黑龙江已累计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175个、智能工厂1个,涉及装备、食品、医药、冶金、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作为2022世界5G大会主办方之一,黑龙江省已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明确聚焦5G及“5G+”,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宏达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副总裁黄昭颖建议,黑龙江要抢抓以5G技术和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充分挖掘发挥比较优势,以5G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黑龙江有非常丰沛的高校资源,培养很多的技术人才,也刚出台了‘十四五’的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划,特别是聚焦在5G,还有5G+,有这样一个好的政策的指引,这都是发展我们5G下一波的新的应用一个很好的基础。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工业的大省,要发挥既有的产业的优势,要去找到它的痛点,怎么去提升它的效率,协助我们在既有的传统的制造业来转型和升级,发展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经济。”黄昭颖对黑龙江发展5G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