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顺利出舱,这是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在这场历史性的出舱活动的背后,也有龙江智慧。

航天员陈冬:我是01,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1日18点26分,身着蓝色饰带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陈冬,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第一个出舱。19时09分,身着黄色饰带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刘洋成功出舱。


航天员刘洋:曙光,我出舱了,感觉很好。

9月2日0点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在长达6小时的出舱活动中,航天员身上穿着舱外服系统,这个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制,是航天员“太空行走”时生命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为舱外服系统提供了多种传感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军工部四室副主任傅巍:航天员舱外服系统是由众多传感器组成的,其中“生理背心”是由49所研制的,它主要是由呼吸、心电、体温等传感器组成的,它主要的功能是实时监测航天员出舱活动中的生理参数。我们还研制了压力、温湿度、流量等传感器,为舱外服内的环境参数提供了有效数据,为航天员的顺利出舱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空间站“明星”部件之一,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刘宏院士、谢宗武教授团队和中科院长光所联合研制的小机械臂顺利完成第一次单臂支持航天员出舱作业任务。相比于核心舱配备的大机械臂,小机械臂更加精巧,采用了7自由度对称构型,臂长近6米,最大负载3吨。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小机械臂顺利将航天员准确、稳定转运至作业点。助力航天员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极大提高了出舱作业效率,降低了出舱作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