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梦幻联动!小岗村牵手北大荒
2022-10-16 07:00:00 来源:东北网-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安徽凤阳小岗村500亩水稻迎来了收获季节,北大荒农垦集团的无人收割机,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集中秋收。

  一大早,凤阳县的20多名种粮大户,就来到小岗村改革大道路西的地里。无人收割机在田间收割、转弯、调头、卸粮一气呵成。

  1978年,小岗生产队在全国第一个实行“大包干”生产,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但是后来小岗村农业生产发展不快,粮食亩产量停留在五、六百斤,村里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2006年,小岗村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分的地,竟然第一次撂了荒。

  2012年,村委会几经联络,广东省的一家蔬菜加工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了这片地5年的使用权。然而干了不到3年,一直在亏钱,到了2015年,实在亏不起了,地就撂荒了。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一年以后,中国最大的农业生产企业北大荒来到小岗。转年开春,北大荒七星农场的3名职工入驻小岗村,首先把这块高度落差近7米、600多个芦苇塘的坡岗地,改成适合大机械作业的500亩水田。

  关正银是小岗村当年18个带头人关友申的儿子,也是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让他没想到的是,北大荒第一年在这里种的油菜,到了收获时竟然全都粉碎到地里。“这叫胡干、蛮干,即将成熟的油菜你给打到地里,你不浪费吗?”关友申一脸的不理解。

  北大荒农服集团凤阳小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职工吴立山说,技术员测土壤有机质含量才零点零几,种油菜还田,就是为了培肥地力,增加有机质。

  第一年来到小岗村,有好多数据要积累,包括种子、土壤、气象、水温,而且那年还做了很多品种实验,所以产量并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2019年,北大荒驻小岗农技人员,严格按照科研团队制定的流程方案,闷头在田里继续耕作。

  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 关正银:

  当时我就问技术员,我说那个稻子能打多少斤,他说1200斤没问题。在小岗村,从来没有收过这么高,真要跟北大荒好好学。2020年,北大荒亩产1700斤,比我们每年六七百斤翻了一番还多。

  关正银这几年跟着北大荒学技术,他耕种的土地从原来80多亩,增加到现在近300亩,小岗村没有了撂荒地,他又把眼光瞄向了周边的村屯。很多人叫他出去打工,他都不去。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他种地也种成老板了。

  5年来,小岗村的“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粮食综合产值近5亿元。北大荒在小岗的运营也由七星农场的驻村示范,拓展为北大荒农服集团凤阳小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化经营,并覆盖到安徽全省四个核心示范区,服务面积30多万亩。北大荒19个农场正与安徽19个地市进行垦地合作示范区项目全面对接。

  北大荒农服集团凤阳小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胜利:

  北大荒到这里核心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与当地的农民争地争利。北大荒通过种植技术的标准,农资产品的统购统供,以及农产品加工的增值服务,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这其中我们也有利润,今年我们能够实现收支的平衡,我想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实现更好的双赢。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 曾业松:

  小岗村农业经营,从统到分,又从碎片化到集约化,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基本的发展脉络。生产关系一旦改善,就可以更多地释放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潜能,集合不同主体的创造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推广贯穿农业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把中国成千上万的“小舢板”带动起来,农业现代化的愿景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责任编辑: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