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10月1日起,东北网策划推出“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报道。对一直工作、生活在黑龙江的平凡人,对他们不平凡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刻画和挖掘,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家乡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和深情告白。
东北网10月16日讯(记者 王亮)位于嫩江畔的肇源农场有限公司拥有耕地6万亩,较北大荒集团所属其他农场有限公司来说,规模不大,但却独有特色:北纬45度水稻黄金种植带、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弱碱性土壤、嫩江地表水灌溉、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肇源农场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她十年前大学毕业回到离老家100多公里的肇源农场有限公司工作,从农场电视台的记者开始,到直播带货的主播,肇源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兼党群党支部书记刘莹莹勇于跨界创新,让稻米卖上好价格。

刘莹莹在田间采访种植户。
刘莹莹出生于安达畜牧场,2012年大学毕业后,到肇源农场工作。在农场电视台工作期间,因采写的新闻报道多数与水稻有关,她快速学习了解了农场水稻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等相关知识。随着对水稻的深入了解,她很不理解为什么生长于黑土地、灌溉嫩江水、全程标准化种植管理的大米卖不出好价钱。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式——营销。从宣传推介农场大米,到主动上手直接推销大米;从最初推销给同学、朋友,到后来有了更多陌生人信任她,接受她,买她的大米;从最初一年仅能卖出400多斤,到现在每年能推销出去三四万斤。目前,刘莹莹通过网络直播每天销售大米回款1000多元,而且销售量和粉丝还在不断增加。
正是因为有很多像刘莹莹一样的人,农场的产品走上了更大舞台。近几年,肇源农场有限公司出产的大米先后荣获第十届、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首届、第三届、第四届消费者最喜爱的黑龙江100种绿色食品、北大荒绿色智慧厨房榜单产品等30余个荣誉称号。

刘莹莹在直播间介绍大米。
肇源农场厚积薄发,在2020年迈出了全面营销的坚实一步:在秦皇岛开设“大荒源谷”专营店,通过品牌营销,为肇源农场大米走向全国打开了通路。
2022年,肇源农场“一亩田”定制营销招募农场主200余人,预售“我在肇源农场有亩田”高端有机稻花香大米263亩,全程采用“保姆式”托管服务,并可全天候监控水稻生长管理全过程。记者从肇源农场获悉,目前,现已陆续开始收割“一亩田”,统一加工、包装、派送,“农场主”已经品尝到自己农庄里产出的大米。
肇源农场“一亩田”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让种植户的腰包鼓起来。像刘莹莹一样,肇源农场还有很多的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种好每一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