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7日讯 (记者 王亮)在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活动开幕式会场旁的黑龙江冷水鱼渔猎文化展馆,拥有着各种冷水鱼标本、赫哲族文化墙等,尽显黑龙江省渔猎文化。如果把鲟鳇鱼、赫哲族、千年渔猎文化等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你或许想到“冷水鱼都”——抚远。



现场参加开幕式的佳木斯市委常委、抚远市委书记何大海接受记者采访。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盛会,把抚远冷水鱼产业的优势、优质的冷水鱼产品和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冬捕盛况展示给企业家朋友和全国的网民朋友们。
抚远市地处祖国陆地最东端,素有“华夏东极”“太阳的故乡”美誉。是“中国鲟鳇鱼之乡”“中国大马哈鱼之乡”,也是中国淡水鱼种类最全、产量最多的地区。
“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期间,抚远惊艳亮相,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千年渔猎文化的系统性保护、渔业绿色发展探索与实践。
何大海介绍,抚远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处,拥有宜渔水域40多万亩,绿色无污染的水域环境为冷水鱼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等21科105种,是名副其实的“冷水鱼都”。
1988年建立放流站;10年后,成立抚远市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进行大马哈鱼、鲟鳇鱼人工繁育孵化工作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授牌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黑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
同时,抚远是全国唯一的史氏鲟鱼种繁育基地。人工孵化的鱼卵已经远销北京、广东、福建、湖北、江苏等地,许多南方企业排队下单,最火爆的时候简直是一卵难求。
抚远市不断加大涵养保护渔业资源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特种鱼繁育养殖与扩大鱼品深加工相结合,延长渔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产业化经营的道路。走进抚远市鱼产品销售商店,一盒盒包装精美的熏鱼、鱼子酱、风味鱼柳、鱼罐头等产品琳琅满目。一批以鲟鳇鱼等鱼品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注册的企业达到100家左右。在抚远淡水鱼博物馆,馆内收藏展示黑龙江水系特产的施氏鲟鱼、达氏鳇鱼、中国大马哈鱼等重要经济鱼种的标本达80多个,也成为抚远市特色旅游景点。
“我们有发展冷水鱼产业的独特优势。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在鱼类种源上的优势,建设鲟鳇鱼现代产业园区,发展和做强‘种业’,带动全域冷水鱼产业的发展。”何大海说,抚远将重点在绿色天然上做文章,在品质保障上创品牌,努力打造“东极抚远,江鲜活鱼”招牌,让抚远的冷水鱼“游”向全国,让更多的朋友们品尝到产自抚远的优质冷水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