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15日讯(记者 霍枭涵)“随着医疗需求日益增加,临床医疗用血量也随之大幅攀升,用血紧张情况时有发生。缓解血液短缺的现状,避免延误患者的极佳治疗时机,完善应急用血机制比以往更加迫切。”省政协委员王国胜表示,动员患者家属、朋友、邻居献血的“应急互助献血”模式,是解决临床用血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将“应急互助献血”模式常规化、便捷化迫在眉睫。
王国胜建议,适当降低应急用血机制启动的“门槛”,保障快速启动“应急互助献血”模式。加强血液存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引入大数据管理、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方面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血库与医院之间血液库存量信息共享。血库针对择期手术建立储血量“危急值”,若低于该标准则医院可申请启动“应急互助献血”模式,在保证急救用血的同时解决择期手术用血短缺问题。同时,设立专门机构,简化备案流程。在医疗机构和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应急互助献血”负责办公室,建立完整的临时采血备血备案流程。
王国胜建议,建立院内捐血机构,允许院内血液调配。卫生行政部门应鼓励、扶持有传染病筛查能力、年用血量较大的医院建立捐血屋,为“应急互助献血”提供方便,为病人手术提供便捷。医院应尽量做到专血专用,如所献血型与患者血型不匹配,允许院内血液中心进行血型统一调配置换。同时,切实调动和保护自愿参与应急互助献血者的积极性。对通过应急互助献血形式进行治疗的患者,医疗费用应适当减免血液成本费用,充分体现互助献血的公益性。
王国胜建议,完善相关监督机制,设立举报奖惩制度。为杜绝利用血液买卖牟取非法利益的现象,政府和医疗机构均需设置相关监督部门,完善“互助献血”的具体条例,设立举报奖惩制度,落实到临床工作人员和患者及家属,并通过宣传、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形式告知患者和家属。如:优先一级亲属献血,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若非亲属献血则加强个人信息审查;完善献血备案,建立全省乃至全国献血网络备案平台,后台监督公民献血情况,设立非正常献血自动报警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