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9日讯(王继红 记者 许诺)日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压裂大队压裂一队4台压裂车准时出发,驶向塔斜1302井场。
在路上,压裂一队队长刘阳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刚从哈尔滨市方正县完成4口超大规模压裂施工,在接到下一口大型压裂任务前,每天都有常规压裂施工。

压裂一队在建队初期就曾被原石油工业部和大庆油田会战工委授予“红八号水泥车组”称号,2021年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压裂,是在千米地下为原油流动“开路架桥”,拓宽“通道”,是油田改造挖潜、增储上产的重要力量,而压裂一队是其中的先锋劲旅。近年来,他们始终走在压裂工艺前沿,不仅能够熟练应用已经成型的19套压裂工艺技术,而且在大庆油田实现了“四个第一”。
因为道远路滑,压裂一队用了两个多小时抵达井场。零下20多摄氏度的旷野中,一下车就能感受到刺骨的冷风。副队长孙亮已经“打好前站”,做好井场的车辆摆放等规划,压裂车组的司机们把车停在指定位置,开始连接管汇。
“今年年初,我们在非常规石油压裂施工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的弯头出现了大面积刺漏损坏,侧面的顶缸器密封圈也发生了刺漏,造成我们被迫停车。”刘阳指着压裂车伸出的一处弯头说道。
经过几轮改进研究,压裂一队采用了同档位下排量更高的泵头、更换了承压更高的弯头,并用上了新样式的高压软管。这件事引发了他们的进一步思考,确定了单台压裂车低档位、低排量的运行模式,有效减少压裂车组配套数量,延长泵头、柱塞等部件使用寿命,不仅提高了施工时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也填补了大庆地区非常规石油平台井压裂施工与压裂车组液力端适配领域方面的空白。
“压裂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压裂工艺、设备的不断创新突破,员工的劳动强度在降低,但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以干代训,建立了‘师带徒’和‘三个一’提升平台,即每天1项小任务、每周1个小课题、每月1次大轮岗,同时充分发挥队里技师金宁涛的技术带头作用,让青年员工快速成长,鼓励他们多创新、多出成果。”压裂一队党支部书记刘辉说。
实习技术员高航看到仪表车能够远程操控压裂车,就一直在研究如何让仪表车远程操控混砂车。“混砂工是我们很重要的岗位之一,他负责的上液、排液、加砂都需要零失误操作,我们经过自动化改造,实现了仪表车的远程操控。”高航说。
据介绍,近一年来,压裂一队像这样围绕解决生产难题、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革新创新应用至少有5项。
压裂施工正式开始后,值守在室外加砂岗、混砂岗等员工紧盯设备,已经忘记了寒冷。他们将员工分成两班,压裂一层进行一次倒换,施工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