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9日讯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村民陈雨佳,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这对我是鼓励,更是鞭策。”1989年出生的陈雨佳,一直是这样踏实谦逊,无论是大学毕业后到中学执教,还是辞去公职后返乡创业,她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的劲儿一直没变。
“我们上官地村是远近闻名的‘石板大米’主产区,种植水稻、销售大米为村民们主要收入来源。我返乡创业的初心就是想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好、收入更多,将村里的大米销往全国。”陈雨佳说。
为了打开销路,陈雨佳和村里的年轻人把大米“搬”到了网络上搞起直播销售,把水稻从种植到秋收的各个环节展现给消费者。网络直播拉近了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线上订单纷至沓来。
卖大米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盘活更多的资源。陈雨佳带领村民挖掘渤海国历史,建设稻作文化主题公园,把田间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研学基地游等有机融合,打包成了农业旅游产品,延长大米产业链条,提升大米产业附加值。
从稚气未脱的返乡大学生,到如今米业公司的销售经理,陈雨佳的皮肤变黑了、能力变强了,成了赫赫有名的“种米姑娘”。
“是咱们的黑土地成就了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身上承载着祖国和家乡的期望。只有农村的年轻人多了,企业多了,家乡的经济发展才会更好。”陈雨佳说。
近年来,宁安市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新农人”,他们种大米、卖山货、开直播、发展乡村游,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乡村人才特别是青年实用人才的短缺、流失,制约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陈雨佳表示,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有知识、有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助力,他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知识,思想超前,对社会和变革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帮助农民群众理清思路、加快发展、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弘扬新风,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陈雨佳认为,从目前看,创业青年实用人才在乡村振兴行业分布以及总体占比仍然偏低。现实中,涉农领域创业周期长、回收成本慢,很多创业者都遇到了运输物流成本高、冬季供暖成本叠加等共性难题。如何发掘各类创业青年实用人才回到乡村,留在乡村,这就需要持续探索,并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陈雨佳建议,各级政府部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给予返乡创业青年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抓住“乡情”这张牌,把吸引返乡青年实用人才放在发展首位,及时关注和掌握并动态收集其基本情况、发展走向,用乡音动人、用乡情引人,让还在迷茫中的青年实用人才主动回乡村,在故乡创造自己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