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14日讯 (朱虹 赵琳琳 记者 许诺)在哈工程的智慧课堂,教师一键发起头脑风暴,将随堂小测发布到学生手机,2分钟后,同学们全部提交测试结果,正确率实时显示在教师终端,教师第一时间知晓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教学节奏。

日前,哈尔滨工程大学打造的包括研讨室教室、沉浸式教室、全景教室的267间智慧教室与“教育资源云”的智慧教学环境平台同时投入使用,实现了智慧教室全覆盖,开启了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带来的教育教学新变革。
有引导可交互智慧教育开启外科式教育新变革
哈工程学工处老师于凡介绍,传统的课堂大多是几位活跃的同学与老师互动,而现在通过线上抢答、头脑风暴、答疑等功能,老师可以带动全班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实时得到同学们对于课程掌握程度的反馈和评价,从原来老师一个人的单声道知识传授到现在全员参与的立体声,让课堂氛围活跃了不少。

智慧教室配备直播、录课系统,智能摄像头可跟随老师位置移动,课后,老师可对授课过程录制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学生可通过关键词检索,一键定位查看,快速精准回顾课堂中关键知识点等内容,可针对不理解的知识点反复学习。

哈工程校长姚郁表示,“办大学就是办环境”是哈工程重要的办学理念,学校最新出台的《新工科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中,提出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传统工科专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凸显教育数字化新动能,不断开辟数字化教育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形成工科“兴海”,数字“工程”的数字化教育品牌。
研讨式、项目式教学助力全方位育人
“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向以‘素质能力知识并重’的教育,智慧教室和资源云平台的建设改变了教育的供给与接受方式,为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哈工程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敬介绍。
本学期,哈工程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基于实践项目进行书单式选课,课时分配也发生了改变,凡是可以线上自主学习的内容,老师在线下课堂不再简单重复。在线下,老师把以往的大班讲授式课时变成小班研讨学时,开展分组教学、主题讨论、项目实践,全面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度和满意度。
耿敬表示,学生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不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而这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升级的重要体现,将课堂从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能力的培养。“哈工程一直以培养可靠顶用的船海人才著称,而现在,学校致力于培养可以担当行业发展的领军人才,这就需要学生不仅专业素质过硬,综合能力也一定要强。”
万门课程自主选择,构建个性化终身学习体系
哈工程的资源云平台引入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千所高校、13000余门在线开放课程,其中300余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课程资源覆盖工、理、文、管、法等众多学科,尤其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课程将全面助力传统专业的“智慧+”升级和转型。
数字化学习平台为同学们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同时也提供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空间,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条件,知识驱动的智慧教育变革也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