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黑龙江省加速推动农机智能化进程 科技助力让春耕更“智慧”
2023-04-21 15:58:24 来源:东北网  作者:许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4月21日讯(记者 许诺)眼下正值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4月18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与黑龙江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围绕单产提升大力开展“农机作业质量年”活动,赴佳木斯市桦川县开展全省水稻农机智能化技术现场培训活动。作为农机推广“田间日”现场的第二站,桦川县向近百名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农机大户等展示了无人机驾驶水田整地、插秧、植保作业,苗床智能化管理及机械演示。

  在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座座现代化育苗大棚拔地而起、一台台智慧农机“挥汗如雨”,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智能化,一幅“科技春耕新景”在田野铺展开来。放眼广袤大地,“人在家中坐,物资到田头”已经逐渐成为龙江智慧春耕的真实写照。

黑龙江省围绕单产提升大力开展“农机作业质量年”活动,赴佳木斯市桦川县开展全省水稻农机智能化技术现场培训活动。
玉成合作社智能农机设备,助力今年春耕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前进。

  “合作社共有12000亩地,共分为15个作业区,有15个人专业管理。预计5月6日插秧补苗,5月20日结束插秧。”合作社从2015年成立以人工劳作为主、半机械化为辅,到如今的全机械化实现“耕、种、管、收”闭环,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见证了农场智慧化的全过程。

  在玉成合作社水田整地技术展示区,李玉成调度着一台快速直播插秧机在田间插秧,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嫩绿色的秧苗在水田里来回穿梭,所过之处,一株株秧苗被整齐地插进水里。李玉成介绍,无人插秧机系统所插的秧苗间距提高通风,一亩地产量能增加30斤到50斤。

  科技赋能,种田也能“技高一筹”。在玉成合作社的农田里,科技像一张大网,串联起农业生产的全链条。

 
佳木斯市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玉成合作社总经理展示桦川县智慧农机综合服务监管平台。

  不只是田间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智慧”。李玉成说,“以往种田常常要靠天收,现在更多地依靠科技。”合作社装上环境监测系统,实时更新温度、湿度等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数据,上传到桦川县智慧农机综合服务平台提供给种植户,自己地里作物长势旺盛还是缺肥,种植户通过手机App一看便知,施肥也能更精准,对于改善粮食品质、提高产量、节约肥料、降低成本提供重要的决策支撑。

  智能系统不仅能查看整个园区的实时监控画面,还能对农田的墒情、苗情、灾情,以及病虫害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大疆植保无人机。

佳木斯市骥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拖拉机,可满足多种速度要求的田间作业。

  农田“智慧”了,能给合作社带来多少实实在在收益?李玉成算了一笔账。“拿插秧来说,1个片区雇2个司机,一天1000元,12天插秧期,15个片区算下来能省十多万。雇人撒肥5毛钱一斤,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播撒2000斤肥料,还会出现播撒不均匀的情况。无人机撒肥能达到3毛钱一斤,一天能播撒18000斤。不仅省钱,还更加智能和高效。”

  目前,玉成合作社有2000亩作为示范“无人农场”,智能农机设备围绕粮食生产耕、种、管、收环节,助力今年春耕向高质量、高效率的目标前进。

  在桦川县,农用无人机、农机辅助驾驶装备等农机设备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桦川县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调结构,拓品牌,引资源,延链条,在无人智慧化管理上先试先行,试点建设无人智慧化农场,引领全县水稻生产技术标准化,起到较好带动促进作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自动孢子捕捉分析仪。

  当前,桦川县农机装备制造及配套领域已有50多家企业根植桦川,年生产能力占佳木斯市近50%,全县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99.23%以上。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朱华生表示,黑龙江省聚焦“农业强省”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动农机智能化进程,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黑龙江省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机作业质量年”活动,强化机手技能培训,推进农机作业质量提升,持续推进农业机械化与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李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