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理论文章
搜 索
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核心要义
2023-05-06 07:34:4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姜晓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第三部分“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凝炼的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前进道路上,把握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就能更好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

  集中体现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对于理论探索和创新的时代结晶。正是在这科学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讲明了“是什么”这一世界观问题,也阐述了“怎么办”这一方法论问题,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六个必须坚持”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贯穿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价值立场,自信自立是内在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鲜明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系统观念是基本工作方法,胸怀天下是特有视野境界。

  “六个必须坚持”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一脉相承,为我们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了“金钥匙”。

  “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其蕴含的深刻道理学理哲理,为我们更好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实质,提供了基本遵循。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亿万人民拥护,就在于其始终秉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集中表达。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化解社会矛盾问题,无论是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还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都充分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自信自立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源于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奋斗历程,源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治国理政经验。“四个自信”不仅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也向世界呈现了中国人民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永葆生机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守正创新之道。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应对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只有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才能更好应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全面协调推动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人类前途命运出发,鲜明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王俊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