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寒地种出致富果
2023-06-07 09:56: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唐海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6月7日讯 明媚初夏,姹紫嫣红。走进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以下简称尚志管局)尚志林场寒地林果示范基地,万余株果树整齐排列,繁花嫩叶间,豆粒大的果实隐藏其中,预示着今秋的好收成。

  果林花开引客来

  自打进入开花季,寒地林果示范基地引来不少村民“围观”。

  “寒地林果好种吗?成活率高不高?能不能越冬?” “我家没那么大地方,只种几棵能不能活?” “这个品种产量怎么样?亩产能达到多少斤?”……

  基地负责人周晓明每天都要回答村民们各式各样的问题。

  “寒地林果抗寒、抗旱、耐瘠薄,非常适合咱们尚志本地的土壤种植。”周晓明告诉记者,尚志管局从2021年开始布局寒地林果产业,目前两期工程共建设寒地林果基地270余亩,栽植寒地林果5万余株。

  “去年我们在遭遇冻雨和倒春寒两次极端天气的情况下,仍全面挂果,收获了2.5万斤果子,相信今年会产得更多。”对于寒地林果的收成,周晓明信心满满,“寒地林果通常在第四年至第五年进入盛产期,届时产果量将达到40万斤至50万斤左右,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片片林果,不仅扮靓了林区景色,也让远近村民收获了实惠。

  “春季时,我们需要对果树进行整枝、抹芽;入夏后,要为果树喷药、防虫,进行果树管理;秋季还要采摘、装箱、销售。这些工作都是雇用周边村屯的百姓来干的。”尚志林场场长李延海介绍,去年一整年,尚志林场雇佣了周边村屯人工200余人次,解决了不少剩余劳动力问题。

  家住民主村的马立东今年50岁,他从2021年起就在基地打工,整枝、抹芽、打药、采收,一系列工作非常娴熟,平均每月都能赚上4000元左右。

  “农闲时人工费120元/天,农忙时要涨到150/天。村民们不仅能收获短期效益,还能学到果树管理技术。果树好不好照顾,能不能赚钱,他们心里比我都有数。”李延海笑着说。

  “南果北移”种苗变“金苗”

  走入尚志管局小九林场寒地林果苗木繁育基地,棵棵果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自己精心培育的苗木比外面采购的质量要好很多,我们的果苗成活率能达到97%以上。”小九林场场长周冠军介绍,小九林场每年可繁育林果苗木50余万株,为尚志管局及周边村屯发展林果产业提供了充足保障。

  前不久,帽儿山镇吕家围子村的村民,从小九林场购买了600多棵鸡心海棠树苗。

  “吕家围子村依托帽儿山景区资源优势,家家户户开起了农家乐、家庭小旅馆。他们在我这买树苗,栽在房前屋后,既美观,到秋天还能让游客采摘,一举两得。”周冠军说。

  在小九林场的苗木繁育基地内,排列着几十个崭新的苗木大棚,粉色的桃花在温暖的棚内尽情绽放,惹人喜爱。

  “这是我们的‘南果北移’项目,培育了桃子、苹果等南方品种。拓展多品种的林果苗木,可以让林果产业更丰富。”周冠军告诉记者,目前大棚只用于示范,虽然棚内的树苗已经过了一冬的历练,但仍处于经验积累阶段,“常有村民来问,想要买苗,但我们都没有卖。一定要自己研究好,确保成活率、结实率,才能卖给村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尚志管局元宝林场,还有240亩寒地林果大苗繁育基地,生长着10万余株龙丰、海棠果树大苗,煞是壮观。

  “我们在小九林场苗圃培育幼苗,在元宝林场户外栽植大苗,待树苗成长至成熟后再卖给村民,这样会让他们更快享受到丰收的果实。”周冠军说。

  前有栽培示范,后有苗木保障,尚志管局打出的这套“组合拳”,让村民们发展林果经济的底气更足、更放心。

  林果采摘掀起旅游热

  遥望满目繁花点点,仿佛看见了秋日的硕果累累。

  “去年秋天我们举办了‘尚志管局首届寒地林果采摘节’,吸引了近千名游客慕名而来,大家在这里采摘、品尝鲜果,呼吸林区的新鲜空气,玩得非常尽兴。今年我们想再丰富一下采摘节的形式,通过寒地林果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区的美景,从而带动周边旅游业发展。”李延海说。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尚志管局将积极探索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具有特色的寒地林果品牌,以提升分级初选、精深加工和冷链贮运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寒地林果附加值,努力实现林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们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落实全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发展目标,在省林草局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林果、林菜、林药等林业产业发展,达到‘既长叶子、又涨票子’的目标。同时结合采摘、观光、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等慢生活方式,打造田园综合体和一体化旅游经济带,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林业产业新业态,以更多方式让人们享受到美丽林区的生态建设成果。”尚志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贵明说。

责任编辑:王俊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