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6月19日讯 历经数载,几番周折,饶盖公路5月初全面开工建设。日前,饶河县副县长闫序波代表县委县政府给省自然资源厅送去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感谢省自然资源厅对边陲人民的关心爱护和对边境地区发展的鼎力支持。
边陲小城饶河至今未通铁路,也没有高等级出口路,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交通瓶颈,是饶河县委县政府殚精竭虑的大事。
“饶盖公路前身为依饶公路,始建于2007年,由于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且设施落后,翻修扩建迫在眉捷。”饶河县政协主席谷庆华介绍,时任常务副县长的他牵头负责饶盖公路项目,2019年由省发改委予以立项,但后续出现的诸多难点让人始料未及。
饶盖公路位于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内,需做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此前没有先例;2022年11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项目全部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需要省政府对项目是否符合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进行认定,但没有具体操作规范和实施方案;在我省“三区三线”划定前,办理农转用需上报自然资源部进行审批,用时长;公路面积和设计调整比前期用地预审双双超出20%,需重新进行预审;面临施工期短、工程建设资金到期压力,从项目组卷、补正修改,到会审、送审报批,每个环节都要提高审批效率。
回忆起4月初的那个不眠夜,饶河县自然资源局祁春亮十分激动。当天夜里11时30分左右,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张忠打来电话说,他在审核相关材料时发现需要提供必要的佐证材料。当第二天凌晨1时多,他们找到了佐证材料时,张忠也打来了电话,说自己通过查找档案资料也找到了相关佐证,让他提交补充说明。
之后,省自然资源厅会同省发改、交通、环境、林草等部门,建立重点项目联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随时对接项目进展。面对自然保护区制约问题,他们组织专家自下而上进行了多轮论证评审,报请国家林草局同意调整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最终获得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复并发布行政许可。
面对生态保护红线新规,省自然资源厅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办法。查找出此项目原规划中的矢量数据认定,对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了大量举证工作。组建专项突击队,对该项目涉及生态保护红线情况进行精准核实,起草认定意见呈报省政府,并最终于4月16日得到省政府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认定批复。
时间紧迫。省自然资源厅采取容缺审查方式,提前审查要件,开辟绿色审批、容缺受理通道,即报即审,待关键要件补齐后,立即组织力量,快速复核上报;在项目会审环节,采取“手递手”传件、“点对点”反馈、“一条线”紧盯,10余个业务处室最大限度压缩了办理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缩短审批链条,于4月28日顺利完成该项目用地报批手续。
面对饶盖公路改扩建工程占用基本农田问题,省自然资源厅一方面密切关注自然资源部三区三线划定动态,一方面指导饶河县自然资源局做好充分前期准备。在国家正式下发三区三线划定数据时,项目占用基本农田也同步完成了调出,第一时间组卷进行上报,顺利完成省级农转用批复。历时两个半月完成预审,节省预审时间6个月。
谷庆华笑着说,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全力支持下,项目手续最终全部获批,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值得。
饶盖公路项目用地实现了我省两个首例——首例实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建设项目,首例拿到生态保护红线内允许有限人为活动认定意见的建设项目。
6月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饶盖公路大岱林场至红旗岭段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扩宽的路面上挖掘机、夯实机、压路机咚咚作响,一队队运输车疾驰而过,工程作业在忙碌有序地进行着。
“项目从今年5月全面动工,目前桥涵建设完成50%多,路基建设完成60%多,计划明年10月实现全线通车。”饶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姜兆忠指着新建的路面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