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双鸭山
搜 索
双鸭山: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住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底线
2023-07-13 15:44:43 来源:东北网-双鸭山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7月13日讯 守住生态红线,守好保护底线。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保持工作定力、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生态建设目标、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修复标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位于宝清、饶河、富锦“二县一市”行政辖区,分布在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建三江分公司所属11个农场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6.06万公顷(240.9万亩)。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中的“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属于国家特大型湿地保护区。

  挠力河取于满语“富饶美丽”之意,保护区内水泽茫茫、植被丰茂、百鸟翔集、天蓝地广,物种丰富,生物多样,风景秀丽,被称之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在全球同一生物带中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三江平原原始湿地景观的一个“缩影”。在研究生物的种群变化、群里分布、生境影响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挠力河保护区是东北亚地区候鸟重要栖息地和迁徙的国际通道,539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其中常见鸟类182种,尤其东方白鹳、白尾海雕、丹顶鹤、白枕鹤、白琵鹭、小天鹅等珍稀鸟类常年在此大量停歇繁殖。还有多种鱼类,如鲫鱼、鲤鱼、北方泥鳅、鲶鱼、草鱼、狗鱼等。保护区内共有1047种植物,森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5个植被类型均发育良好。尤其是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包含了三江平原植被分类群系的所有类型。

  近年来,挠力河保护区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黑龙江省湿地宣传月和黑龙江省湿地日等相关节事活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推送宣传消息,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一法一例”的普及宣传工作。每年发放宣传单册5000余份。同时将“一法一例”学习列入保护区年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的重要课程之一,邀请省林草局和东北林业大学相关专家教师针对《湿地保护法》和《湿地保护条例》进行集中授课或线上讲授。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200人次。

  依法长效常态管理,积极探索总结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经验,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目前,无一起破坏生态资源的案件发生;强化监管责任建设,依据“一法一例”,北大荒集团与属地分公司、农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建立了日常巡护检查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打造一支专业、稳定、高效的管护队伍;协作共建齐抓共管,与宝清县、饶河县政府签署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行政区域内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共管协议》,建立了属地政府和周边保护区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保护区内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控。

  2018年以来,挠力河保护区逐年编制湿地保护与恢复方案,积极开展湿地修复工作。通过自然恢复与植被恢复、微地形改造等人工修复手段相结合,累计修复湿地面积12.24万亩,其中:退耕还湿8.46万亩。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编制的挠力河保护区退耕还湿生态功能评估报告以及挠力河保护区碳储量调查报告显示,湿地生态功能及其碳汇功能明显提升。同时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已全部整改完成并销号报备。已完成退耕还湿121块3284.3公顷,完成计划116.4%,退耕地块生态恢复见成效。保护区进入由单一生态保护向生态多元化发展阶段。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