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首届“工信杰出青年”评选结果,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倪宝玉入选。让我们走近这位极地船舶专家,一起看看他的“破冰”之路。

7月24号,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坐的“雪龙2号”穿越北极圈,进入北极海域航行。“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破冰船,哈工程船舶工程学院的不少研究成果都在“雪龙2”号上得到了应用。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倪宝玉介绍:“我在2018年的时候随着中远海运集团的商船航行北极航道46天,采集冰跟船相互撞击的数据,然后把相关规律分析和载荷预报软件应用在国家新研发的船型上,比如说最新一代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

倪宝玉教授和他的团队长期致力于极地船舶高精度冰载荷预报和新型破冰方法及装备的技术攻关。在极地环境下,越靠近岸边冰冻层越厚,导致大型破冰船无法完全靠岸,他和团队研发的“极地气垫破冰运输平台”,相当于在破冰船与科考站之间建立了一个物流中转基地,一旦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大型破冰船与科考站之间物资运输的难题。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倪宝玉表示,因为它载重量很大,可以把货物从船上直接运到科考站,相当于送到家门口。

看似巧妙的解决办法却是倪宝玉和团队历时十年潜心攻关的结果。为了模拟极地寒冷的气候环境,十年来每个冬天科研团队都是在松花江上度过的。为了寻求温度和海洋水质与极地的匹配,寒冷的漠河和复杂多变的渤海湾也是他们的落脚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鲁阳介绍,研究条件可以说非常寒冷和痛苦,有的时候饿了,就在冰上煮点泡面,渴了就直接煮点冰块当成水喝,日复一日这么长期坚持。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研究生于泽蕊介绍,冰一旦冻时间长会很厚,这就影响到实验的结果,所以必须要在冰冻达到适量厚度时去做实验,经常在夜晚睡得正香的时候爬起来做实验。

宝剑锋从磨砺出,倪宝玉团队的多项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大国重器,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教授倪宝玉介绍:“下一步要做的核心工作,就是提升我们自主设计的能力,包含我们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配套装备的自主研发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