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黑龙江省候选人公示
2023-08-17 14:12:36 来源:东北网-极光新闻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按照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候选人推荐工作要求,结合黑龙江省“龙江好人”评议结果,坚持正确导向、面向基层、优中选优、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各地各系统推荐、资格核查、综合评审筛选,推荐以下12人作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候选人。公示期2023年8月17日—2023年8月21日。

  如对公示人选有不同意见,请于公示期间反映。反映情况要客观真实,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须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情况的应署名并提供联系方式。

  受理电话:0451—55671205,18946176599。

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黑龙江省候选人事迹

凡人善举谱写人间大爱

——哈尔滨市刘俊义

  刘俊义,男,汉族,1963年3月出生,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御膳(国宴)大师,先后获得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第四季度“龙江好人”荣誉称号。

  从厨几十年,从懵懂青春到临近花甲,刘俊义始终兢兢业业,秉持着“做好菜、做好人”的入行初心,练就了精湛的厨艺,造就了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冲锋在前的品质。工作之余,他常年投身公益事业,为身边百姓提供了很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凡人善举,自掏腰包为百姓修路。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得知哈尔滨市南岗区新发小区D区04栋楼下有一条卡脖子路,居住在这里的几百户居民出行非常不便。为了方便百姓出行,刘俊义慷慨捐赠16万元修缮道路,对原有路面进行硬化,后续又出资4万元在路的上坡处修建了台阶,大大方便了居民出行。如今这里的百姓每每提起刘俊义,依然赞不绝口!对于出资修路,刘俊义表示,“我为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足挂齿。”

  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温暖辛苦的人。刘俊义常年热心公益事业,为身边困难群众和社会辛苦人群送去关心关爱。他长期资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每月为患病邻居杨珍珠资助200元,为患病厨师筹资5.9万元,并前往医院看望慰问。三八妇女节,他为一线环卫女工代表提供免费洗浴、就餐,让她们度过了一个清爽、干净、难忘的节日,并自费购买价值4.5万元的洗浴门票,送给南岗区全体环卫工人。教师节,他先后走进哈尔滨市育红小学、一曼小学、铁岭中学、一二四中学、六十九中学等学校,准备了价值近5万元的礼物,向学校全体教师表达节日祝贺和慰问。八一建军节前夕,他前往省军区部队和干休所,为部队官兵和干部职工送去价值数万元的慰问品,弘扬了民拥军、军爱民的优良传统,展现了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多年来,刘俊义为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价值30余万元,用实际行动温暖身边辛苦的人。

  情系家乡,捐赠物资助力抗洪抢险。今年8月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卡努”的双重影响,全省多地遭遇暴雨洪水袭击。哈尔滨市五常、尚志、延寿等地出现极端降雨,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为有效应对本轮强降雨,全力协助有关部门打赢防汛救灾“遭遇战”“主动仗”,刘俊义积极响应黑龙江交通广播倡议,携手欣莉团队前往灾情严重的五常市,为坚守在一线的抗洪勇士和受灾群众送去豆油、方便面、矿泉水、火腿肠等价值3万多元的救灾物资。

  这就是刘俊义,一个热心慈善公益的普通人。他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凡人善举。他是百姓身边的暖心人,是群众心里的“活雷锋”,他以实际行动为百姓送去温暖,为群众解决困难,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执着地走在助人为乐的人生道路上。

一名退休教师的志愿之路

——双鸭山市贺长华

  贺长华,女,1969年4月出生,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五星志愿者。作为饶河县第二小学退休教师的她,退休不退志,在一位教师朋友的带动下,加入饶河县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五年来与志愿者们共同开展助残、助老、拥军、环保、关爱留守儿童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其所在团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黑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等荣誉称号,贺长华也于2023年荣获第二季度“龙江好人”称号。

  退休不退志,爱满乌苏里

  贺长华从饶河县第二小学退休后,曾在深圳市生活一段时间。期间,加入了当地的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当地助老、医疗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经验。2017年,贺长华从深圳市回到家乡饶河县。她说,我虽然退休了,但还是想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退休不能退志。于是,萌生了在家乡组建志愿服务队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一位教师朋友的大力支持,她们将这支服务队命名为“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开启了志愿服务奉献之旅。

  作为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自2017年团队创建以来,贺长华始终与广大志愿者并肩战斗。五年间,累计组织开展助残、助老、文化、环保、拥军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她用满腔热情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她用执着坚守书写着乌苏江畔的人间大爱。五年来,她个人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472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713小时,是名副其实的五星志愿者。

  关爱残疾人,真情暖人心

  相比健全人,残疾人朋友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她与团队的伙伴们坚持每周深入到县城残疾人家中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五年来,累计服务残疾人600余次,帮助残疾人家庭打扫卫生、洗衣服、包饺子,联合专业人士进行心理疏导,让残疾人朋友身残志不残,感受到社会关爱,重新燃起生活的斗志,受到残疾人朋友和家人的高度认可与好评。按照全县残疾人精准康复工作需要,她们不仅面向县城残疾家庭开展志愿服务,也经常深入到农村残疾家庭提供志愿服务,为残疾人理发、送生活物资、打扫卫生、做康复训练等。常常早上出发,深夜才能到家。尽管如此,她从不叫苦,从不言累,脏活累活抢着干。她始终坚信,能为更多残疾朋友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她作为志愿者最幸福的事。

  为了丰富广大残疾人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县残联的大力支持下,贺长华和团队志愿者们连续3年组织残疾人及其家属,共同举办庆新年趣味运动联欢会,包饺子庆新年,为残疾人搭建展示才艺、锻炼身体、沟通交流的舞台。通过举办趣味运动联欢会,极大地增强了残疾群众积极生活的信心,让残疾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爱。

  团建促发展,服务更精彩

  为了促进团队健康发展,贺长华更好发挥自己教师身份的优势,与志愿者们共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组织志愿者培训,提升团队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与黑龙江省大众社工建立联系,邀请专家为志愿者进行“五社联动”、社工考试等专题培训,组织志愿者观看“雁栖湖传统文化论坛”,开展“不忘社工心建功新时代”团队联欢及志愿者新年联欢会等。通过参与组织丰富的团建活动,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凝聚力越来越强,战斗力与日俱增,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在贺长华和团队志愿者们的积极探索下,团队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彩蝶家训”手工坊进社区服务、“书香童梦”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夕阳美”助老服务、走进军营包饺子服务、走进养老院陪伴老人做手工、乌苏里江放流志愿服务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五年来,在她和团队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乌苏之爱志愿者服务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黑龙江省“五个100”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黑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黑龙江省助残先进集体”“饶河县三八红旗集体”“饶河县巾帼文明岗”“饶河县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为饶河志愿服务事业贡献了积极力量,成为乌苏江畔最美的一抹志愿红。

90后“献血达人”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张德斌

  张德斌,男,199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大庆车务段让湖路站的一名普通调车长。张德斌是有名的“献血达人”,他以博爱的名义致敬生命,以捐献热血的方式为生命助力,坚持十多年无偿献血,成为人人敬佩的献血英雄。2019年以来,张德斌先后获得国家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金奖”、全省“五个100”优秀志愿者及2023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

  用血液为老人生命续航

  2018年7月,张德斌在朋友圈发现一条急需B型RH+阳性血小板的消息,了解到是一位老人身患白血病用血量大,而大庆血站B型RH+阳性血小板储量极少。他不顾家人和朋友反对,只身来到血站,撸起袖子就为老人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随后的日子,他连续4个月去血站捐献血小板供老人使用,直至老人去世。张德斌用实际行动延续了老人的生命,老人家属对他千恩万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每次都是自愿悄悄去献血,不图任何报酬。

  心怀大爱坚持无偿献血

  过去三年,大庆市中心血站库存时常出现告急。得知这一消息,张德斌主动联系血站预约献血。据血站一名工作人员讲,“德斌是我们这里的常客,好几次血站急需B型血小板,他都不讲条件为我们解决燃眉之急。我在血站工作五年了,遇到主动献血的人不少,能像他这样坚持主动献血的人还真是寥寥无几,的确值得敬佩。从每次的接触中,深深感觉到,这个铁路大男孩心怀大爱、特别温暖、阳光!”

  本着“捐献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挽回的生命”的人生信条,张德斌每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自2011年至今,他累计献血80次,捐献全血2800毫升、血小板66个治疗量。如果说一袋200ml的全血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他的献血量可以挽回14个人的生命;如果说200ml血小板可以延续一名白血病患者7天的生命,那么他捐献的血小板可以让白血病患者多活462天。这个心怀大爱的热“血”青年、职工群众心中的党员,对社会、对他人的爱是如此厚重而深沉!在他的影响下,大庆西站、让湖路站不少青年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大军中。

民宅失火女网格员逐户敲门疏散百人

——大庆市李春玉

  李春玉,女,1988年1月出生,大庆市大同区和苑街道同园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她,靠一副“铁脚板”走街串巷入户,却能在居民家着火的关键时刻,沉着应对,并在第一时间挨家挨户敲门,救出了单元里的所有居民,将小区100多位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带。2022年7月,她被大同区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称号;2023年3月,被大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同年7月,被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

  民宅失火她第一时间冲了上去

  2022年4月28日晚7点,李春玉忙完一天的工作刚刚回到家,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接到二楼区居民打来的电话说:“小玉啊,不好了,我们楼道好大的烟味儿,我怀疑是从楼下上来的,我去敲门了,可是没人开门啊,是不是着火了!”李春玉挂了电话就立刻拨打了119,同时在大脑中开启了“搜索引擎”,很快,李春玉就找出了房主和租户的电话。打完电话,李春玉就急忙赶往事发现场。

  在去的路上,李春玉联系上了租户。确认屋内没人后,她开始让租户回忆可能引起着火的原因。租户回忆,应该是电褥子忘了拔下来……她赶紧联系了电业局和物业,第一时间进行了切断电源处理,同时也进一步阻断了危险的发生,为消防队员赶到前做好准备工作,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撬开门的一瞬间,眼前的场景还是把李春玉吓了一跳。除了刺鼻的气味儿,全是滚滚的浓烟……在确定屋内没有其他危险物品和险情的情况下,李春玉立刻往楼上跑,她要在最短的时间把所有居民都救出来。

  危急时刻她挨家挨户敲门通知

  由于起火单元住户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腿脚都不是很灵便,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李春玉开始挨家挨户敲门喊大家出来,并有序组织疏散人群。当她敲门到五楼时,有一位老人的脚坏了,无法行走,她就紧紧搀扶着老人,把老人安全送下了楼。还有一位老人耳朵有些背,任凭李春玉怎么大声呼喊,老人都没开门。后来,李春玉急得用力“砸”门,老人这才听到,打开了门,她立刻将老人搀扶着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当晚,在李春玉的帮助下,该楼区共有100多位居民被安全疏散。

  消防部门赶到时,李春玉及时上前引导、介绍地形,配合消防队员开展工作,火势及时得到了控制。灭火后,楼道里充满了滚滚浓烟,有居民着急回家,她又劝导居民暂缓进入,提醒大家吸入燃烧后的烟尘对身体有害,等气味散尽再回家。事后,李春玉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留下来帮租户把家里的一片狼藉全都处理完,才放心地离开了现场。

  这就是李春玉,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在关键时刻挺膺担当的“80后”女孩。正是她的挺身而出,让平凡的工作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正是她的义无反顾,证明了再普通的职业也会因为一颗善良和勇敢的心而变得与众不同。

守护“粮心”带头致富

——哈尔滨市王金奎

  王金奎,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五常市百纳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五常市百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王金奎作为理事长带领五常市卫国乡友好村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十年如一日,在王金奎的带领下,合作社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年年取得大丰收,他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消费增信、品牌增值”的五增目标倾尽全力。他被农业农村部授予“2021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获评2022年“哈尔滨市第38届劳动模范”、2023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

  先做好人,再种好粮。王金奎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在他看来,诚实守信,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与基石。多年来,他始终秉持着“先做好人,再种好粮”的理念,坚持以“粮心好米”铸就品牌,在乡亲们心中,他就是大家最信任的“种粮好手”。

  在王金奎的带领下,合作社逐步探索出“六统一分”的管理方式,即统一栽培模式、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田间投入品采购、统一田间管理标准、统一农机具调度管理、统一产品销售,本着地块就近连片的原则,实行分区作业。同时,合作社还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土地平整、方田建设,并安装水、土检测系统和物联网监控设施,以高标准、严要求种出颗颗“好米”,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好口碑赢得好发展。多年来,百纳水稻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连年增加。截至目前,合作社拥有鸭田稻、绿色有机等优质水稻种植基地,拥有育苗大棚40栋,实施田间科学管理,合作社“宝贵禾道”注册商标稻米销往全国多个省市地区。

  初心不改,带富相亲。百纳水稻种植合作社有多年有机水稻种植经验,今年,合作社又新流转了3000亩土地,将沿用有机种植方式,通过3年转换期,达到有机认证标准。“我们坚持黑土深翻30公分进行秸秆还田,不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种出的有机水稻籽粒饱满,品质上乘。”王金奎说,合作社还投资11万元购买经过合理配比的有机质土,进行覆土育苗,以保证源头育种绿色无污染。

  多年来,百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水稻种植、模式创新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截至2023年,总流转土地达到8000余亩,助力村民增产增收;至2022年,社员总增收超过100万元。作为带头人,王金奎倾尽全力,只为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消费增信、品牌增值的奋斗目标。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多年来,王金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神圣使命。种出“粮心”好米,带领乡亲致富,是他内心不变的坚守。他常说,扎根黑土地的他很平凡,但种出的“五常好米”却极不平凡。面对各项荣誉,他依然憨厚朴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依旧“诚实守信、甘于奉献”,带领着乡亲们将日子越过越红火。

忠诚为民的“小巷总理”

——牡丹江市王殿英

  王殿英,女,197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社会工作师,现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安区振兴街道三利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省级百姓学习之星,牡丹江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带领社区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5项、市级荣誉10余项。2023年7月,被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

  自2007年12月参加社区工作以来,她始终秉承“群众的事无小事”“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勇当社会基层治理实践者,以“小巷总理”的使命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力当好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力军。

  以红色理念为主线,勇当基层治理先行者。2014年7月,王殿英在担任花园社区党委书记时,与牡丹江市委党校互动融合,创办了全市首家社区业余党校,累计开展党课、座谈、研讨、红色教育等活动78次,受益党员达2600余人。以党建凝心聚力,筑牢党员思想,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围绕“党建为民”原则,极大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2020年12月,任三利社区党委书记以来,与市委党校共建,成立三利社区业余党校红色教育基地,推动社区“同心圆·红色+”党建服务不断丰富和完善,补齐“短板”,将“同心圆·红色+”党建服务品牌升级转化为省级党建标杆型基层党建示范点。她注重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廉洁奉公,带好队伍、管好下属,把党的“为民、务实、清廉”高大形象印刻在百姓心中。

  以共建理念为主导,打造基层治理主力军。为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社区文明和谐”,王殿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扩大共建共驻资源: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团市委、人民银行、高路局、师范学院、江南实验学校……随着共建力量的壮大,市、区各类单位主动融入社区这个“大家庭”,全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为民理念为主业,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按照“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分类施策、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原则,王殿英组织社区党委、共建单位党委、各支部支委与党员代表定期召开“四方议事”联席会议,协调处理小区环境、公共设施、公共安全、矛盾纠纷等问题,通过联动协商的方式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通过党建引领,治理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国际花都小区清理生命通道、望园小区高楼层生活用水问题等各类社会矛盾、安全隐患26项。作为社区工作者,每天接触的都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她深知这些人生活的艰难,每当有惠民政策下达时她总是第一时间学习并熟练掌握,并将困难家庭与政策相匹配,第一时间通知该家庭来办理,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

  王殿英同志所做的事都是最平凡、细小的,但她把这些小事做到了居民的心底,温暖了居民的心田,她时刻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以百姓的切身利益为前提,忠诚履职、干净担当,赢得了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用心守护党旗红以情光映税务蓝

——大庆市宫多

  宫多,男,汉族,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6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正科级),曾获2021年第一季度“龙江好人”“龙江最美税务人(提名奖)”“黑龙江省最美家庭”“大庆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常年坚守在理论宣讲一线,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举旗帜强武装守正创新抓宣讲忠心拥戴“主心骨”

  宫多同志亲自组建了“走在群众身边的税务蓝”理论宣讲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听得懂、能记住、有感悟的语言,常态化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将党的好声音、好政策、好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风范、为民情怀、历史担当传递到居民心间,全身心营造全民学、随时学、处处学的浓厚氛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千家万户。2023年,累计宣讲60余场次,受众人数达到万人以上。他将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融入理论宣讲,继续组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源地所在的全国26省38市税务机关开展“红色精神税务联学”活动,带动全国各地7万多名税务干部通过“直播+远程”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红色传承“云上接力”,成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的经典创举。

  踔厉奋发履职责血脉相通为民行尽心守好“主阵地”

  宫多同志积极践行以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统筹实施“理论宣讲+税收服务”提升行动,让“讲”武装头脑,以“做”优化服务,用“行”履职尽责,推动纳税服务更接近。开展进校园活动,实地了解掌握大学生创业情况,对涉税问题现场辅导,对扶持措施进行细化,对走进市场提供支持;开展进企业活动,“面对面”设立税法辅导驿站,为纾困解难引入源头活水,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开展进社区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互动交流,零距离答疑解惑;开展进乡村活动,讲解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缴费标准,推进党的民生好政策落地落细。

  全力以赴做志愿勇毅前行向未来赤心唱响“主旋律”

  宫多同志牵头创设了“理响乡村”志愿服务项目,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作为理论宣讲和志愿服务的务实行动和扎根举措,让理论宣讲“声”入万家,以志愿服务温润民心。组织动员村民参加“共种一棵树”活动,在建设宜居环境中拓宽农民致富途径。开展文化惠民行动,组织捐赠各类书籍1000余册,建立“丰稔”书屋,进一步丰富文化生活。联系残联、民政等部门和爱心企业提供物质助力,为困难农户脱困致富提供“造血”技能。开展普法宣传、防骗宣讲、帮老扶幼、环卫清洁等活动,让广大村民进一步明晰乡村振兴的“事理”,实现“理响乡村”落地落细、便民春风四季常吹、志愿服务见行见效。

扎根乡村育桃李坚守初心甘奉献

——绥化市李艳威

  李艳威,女,1981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1999年8月参加工作,现工作于绥化肇东市姜家中心小学校。二十三载从教路,她一直奋战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她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尽职尽责,深受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坚守育人初心,奉献乡村教育

  儿时的她就对教师的职业充满了向往。中师毕业后,她毅然决然选择到农村做一名人民教师。学校在镇下边村屯,她每天都要早起赶第一班公共汽车,因为坐车时间长,早上她连水都不敢喝太多。农村教学环境非常艰苦,墙体透风,冬天屋里地上都是一层霜,她从不会烧炉子很快变成了一个烧炉子的能手。乡村路修路期间,她只能骑自行车上下班,来回40多里地,回到家累得身体都散架了。第二天,为了提前到校,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还要早起迎着东北风继续坚持。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她很快就从心底爱上了这片黑土地,爱上了这里淳朴可爱的孩子们。她刚结婚的时候,家里人都劝她调回到城里,但是出于对孩子们的那份留恋,她毅然选择了留守。

  从一个城市的80后女生,到一名爱岗敬业的乡村教师,李艳威华丽蜕变的背后,深藏的是她对乡村教育事业的坚守,她说:“我深知农村条件不比城市,但只有在最被需要的地方,我才是有价值的,我的梦想才能闪现光芒。”她辛勤耕耘在农村小学这片沃野上,用爱心、耐心,更用慧心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一次次的自我历练中愈发闪亮、愈见光芒!

  扎根乡村教育,甘于无私奉献

  多年来,她一直工作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教育。她爱那些农村的孩子们,为了给孩子们更多更优质的课外读物,她携手爱心人士,积极带头捐款,为孩子们成立了公益图书室,两次自费去北京选购图书,精心挑选名家名作、红色经典、国学经典和科普百科类书籍近6000册,大大丰富了农村孩子们的阅读书目。同时,她根据不同年龄段,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让孩子们把书拿回家阅读;她制作学校阅读视频校刊,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为阅读中表现突出的孩子提供奖励,激励孩子们主动读书,乐于读书。她还多年深度研究国家级写字课题“三度四适法”,设计发明了小学生规范写字格,获得了国家专利,为全校学生素养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真心倾注教育,真情关爱学生

  她爱生如子,秉承教育家陶行知“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教育理念,用爱与学生沟通,把世界上最无私的“母亲”般的爱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学生们都“亲其师,信其道”。

  班上曾有一个叫李东的学生,是全校出名的“老大难”,不认真听课,上课爱搞小动作、随便插话,欺负其他同学,还不完成作业,其他老师看到他都头疼,但她却说:“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只要用心都能找到坚定他进步信念的理由。当老师的要走近学生,以爱和耐心给孩子注入努力向上的勇气。”她主动到李东家里去了解情况,原来他父母离异,爸爸在外打工,和岁数大的爷爷一起生活。了解情况后,她经常与其谈心,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到黑板上做简单的题,对了,她及时表扬;错了,帮其改正,并给予鼓励;没有作业本,她就自己掏钱买了送给他,交不上学费,她就给垫上,还特意找了班里几个学习尖子帮助他学习。这些在别人眼里是小恩小惠的举动,却在李东的心里产生了化学变化,他不再将违规违纪当作家常便饭,不再随意顶撞老师,他学会了理解与信任,懂得了自尊与诚实,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了。在学校的运动会上,李东主动参加了跳绳比赛,并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满头大汗的他在第一时间向李老师汇报,李老师的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摸着李东稚嫩的小脑袋给他以鼓励。

  践行青蓝工程,爱岗敬业奉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她作为教学骨干,讲付出、讲奉献,把集体的利益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她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总是热心“传、帮、带”,从备课、设计教案、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方面加以指导和示范,手把手的教。她积极践行青蓝工程,多次担任科研课题主持人,为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做出了贡献,在她的指导下,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在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着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以良好的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安心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她像一支画笔,装点乡村孩子们五彩的人生;她像一缕阳光,温暖每一个农村孩子的心房;她像一块面包,为农村孩子输送爱的营养,让青春在农村小学的讲台上熠熠闪光。

敢想敢为善作善成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丛子博

  丛子博,男,199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第一作业区北一采油班班长。丛子博创新形成“四化”精益管理新模式,实现连续八年原油增产,为大庆油田原油3000万吨稳产作出新贡献;勇闯效益型采油班建设新路,探索“双十”节能降碳新举措,能耗成本连续六年下降,综合能耗指标行业领先;带头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打造“四区两带”生态矿区,建成“绿色花园式采油班组”,助力美丽油田建设,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龙江新篇章加油助力。近年来,丛子博获得中国石油最美青工、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23年第二季度“龙江好人”等荣誉称号。

  胸怀“国之大者”,勇闯增储上产新路径,当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北一采油班地处过渡带,是油田最难开采储量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采油厂,经过60多年开发,现在每采出一百吨液,只有不到四吨油,过渡带增产难度更大。丛子博铆足一口劲,誓要把产量搞上去!班组的开采方式是通过向地层注水将石油开采出来,但由于地层条件差,保证注入效果是前提,必须通过延长洗井周期实现原油增产。为攻克洗井难题,他组建攻关队,将3年4000多个洗井数据逐一对比反复,分析调整,摸索出复合洗井模式,实施后洗井效率提升了28.3个百分点,平均单井增油0.8吨。总结形成了“资料录取差异化、测试检配个性化、注水调整精细化、机采管理高效化”的“四化”精益管理新模式,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实现连续八年超产,闯出一条难采储量效益型开发管理新路,为大庆油田原油3000万吨稳产作出新贡献。

  敢于进位争先,探索提质增效新举措,当好奋进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企业的效益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实现效益开发是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严峻挑战。身为油田最基本生产单元的带头人,拿出高质量发展的实招就必须要打造创造效益的“尖兵连”。他紧盯能耗指标,首先向加热炉这个能耗大户“开刀”,望闻问切、诊断病因、对症下药,晚上同员工一起值岗,毫米级调温度、厘米级控液面、分米级计气量,经过连续40多天夜战,总结出小能耗区间控制“4433”管理法,年平均节气4万立方米。他趁热打铁,摸索“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控制方法,形成了“双十”节能降碳新举措,吨液耗气、耗电等6项关键能耗指标平均下降18个百分点,综合能耗指标行业领先,经验在油田全面推广,打造了大庆油田新时代标杆。

  凝聚队伍合力,践行低碳发展新理念,当好建设绿色龙江的先行者。干一番事业留一片绿荫,他把“绿色低碳发展”视为保障能源长足供应、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遵循,带头践行新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以“绿色采油”守护生态环境。他发扬人拉肩扛精神,带头扛起铁锹、拿起锄头,发动干部员工利用生产闲暇自力更生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路不平就一段段修,绿植少就一棵棵种,把“荒野地”变身“绿色花园”,员工幸福感不断提升,为建设“绿色中国石油”、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一线单元的新贡献。在他的带领下,北一采油班先后被评为中国石油先进集体、先进党组织,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基层队伍建设水平位居中国石油前列。

  新时代新征程上,他将带领北一采油班顽强拼搏、勇创一流,坚定扛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加快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江实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结缘军旅终不悔孝爱筑起和谐家

——齐齐哈尔市于静

  于静,女,汉族,198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共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中心服务协作科科长。她是军属的楷模,以默默的付出,支持爱人对国防事业的执著追求;她是孝亲的典范,对父母公婆敬爱有加,以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她是事业的尖兵,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果决的措施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她多次被原陆军第16集团军、65447部队、齐齐哈尔市评为“好军嫂”,她的家庭在2021年荣获“黑龙江省最美家庭”、2022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2023年获得第一季度“龙江好人”荣誉称号,谱写了军人家庭锦瑟和鸣的和谐乐章。

  作为光荣军嫂,她用顾全大局的家国情怀,诠释无私无悔的奉献。

  “军人保卫国家,军嫂就应该撑起军人的家”,这是于静最常说的一句话。做军嫂光荣,但做一名好军嫂却很辛苦,因为“一个人过日子”对她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婚后,爱人经常出去演习、驻训,一走就是半年,她独自一人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大到房子装修,小到换个灯泡都是她一个人默默完成,2015年俩人休婚假时,由于爱人有临时任务被召回,最终经过3次改时间,才完成婚纱照的拍摄。2016年5月,爱人赴马里执行维和任务,任务期长达1年,而此时她已经怀孕4个月,当时还检测出唐氏筛查高风险,但是她没有任何怨言,义无反顾地支持爱人出国执行任务,因为她知道不能因自己的“小家”而误了部队的“大家”。一年的时间里,她独自照顾自己,独自去医院产检,独自承担分娩之苦,无论自己多么辛苦,多么为难,她都很少给爱人打电话诉苦,因为她明白:“军嫂就应该撑起军人的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军嫂的誓言,让爱人在国外维和无后顾之忧。因表现突出,多次被原陆军第16集团军、65447部队、齐齐哈尔市评为“好军嫂”。

  作为一名儿媳,她用孝道传家的质朴美德,经营和谐美满的家庭。

  于静爱人家也是农村的,公公患有脑血栓,婆婆体弱多病,爱人常年在部队,不能尽孝,于静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去照顾公婆。爱人在外国维和期间,她怀着孕驱车给公婆置办年货、送药,还遭遇了车祸。2022年,公公婆婆感染新冠,市面上很多常用药品无法买到,爱人被封控在部队,她冒着感染风险,把家中仅有的一些常用感冒药品给年长的公婆送去,同时给老人买了很多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尽量减少老人出门的时间,确保老人的安全,村里的邻居都夸公婆有个好儿媳妇。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时常教导孩子,长大要做国家的栋梁,要懂得敬老爱幼,将孝道传承下去,在她的教育下,儿子也立志长大要当军人,保家卫国,有好吃的总留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邻里街坊都夸他孝顺懂事,她的家庭荣获“黑龙江省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称号。

  作为家中长女,她用自立自强的坚韧品格,赢得父母亲朋的赞誉。

  于静出生在农村家庭,家里比较贫困,她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懂得为家里分担。她自立自强,是家里的“主心骨”,大事小情都是她一手操办。刚上大学,于静就开始做家教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大一寒假,她过年前一天到家,用她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挣的第一笔钱,给父母买了新衣服,给家里置办了年货。四年的大学生活,她没花过家里一分钱,还经常补贴家用。大二时,上初中的弟弟开始叛逆,她跟家里商量,父母出去打工,她把弟弟接到身边,一边上大学一边照顾弟弟上学。在她的教导下,后来弟弟参军成为了光荣的人民子弟兵,如今已是一名三期士官,不久前也已结婚。由于在部队不能经常外出,弟弟婚房的装修、婚礼的准备也都是她一手操办,弟弟常说,是姐姐给了他第二次人生,长姐如母在她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

  使命在肩,军人扛起了闪亮的枪,撑起了一片和平的蓝天;理解在心,军嫂担起了家庭的责任,托起了军人崇高的理想。在于静家里挂着一幅“和”字中堂,“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这是她经营家庭、孝亲敬老、投身事业的座右铭,她以对军人的无限支持,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绘就了和谐美好的家庭画卷。

传承大爱手足情深——32年照顾瘫痪在床的姐姐

——佳木斯市潘丽霞

  潘丽霞,女,1970年12月出生,1987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5月至2021年7月任桦川县公安局办公室文职人员,2021年7月调至社区党工委任禁毒社工。在近32年的家庭生活里,潘丽霞夫妻相敬如宾,孝敬父母和公婆,努力将女儿培养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尤其突出的是她无怨无悔、不辞辛劳,悉心照料高位截瘫的姐姐,用满腔的爱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赞歌,被评为2023年第一季度“龙江好人”。

  困境滋生关爱,感受来自母亲的影响

  潘丽霞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桦川县悦来镇第一任派出所所长,母亲是一位淳朴、善良、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1974年,一场突发的灾难降临到他们这个原本就很清贫的家中,这场意外的灾难造成了姐姐肢体的高位截瘫,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在她幼小的记忆里,只记得妈妈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操持家务,只记得妈妈每天都会精心地照顾姐姐,为姐姐换洗尿布、端屎端尿……和同龄人相比妈妈衰老了很多,头发过早地花白了、腰身过早地弯曲了……也正是在妈妈的影响和感染下,从小潘丽霞便与姐姐建立了良好的感情,有时妈妈忙不在家,她就给姐姐换洗尿布,擦身洗澡……

  磨难锤炼亲情,传承来自同根的扶助

  1991年在父母相继去世以后,考虑到哥哥姐姐年纪都大了,身体也都不好,患病不能自理的姐姐无人照顾,她便和爱人把姐姐接到了自己家里,开始了一家四口的生活。她爱人为人忠厚老实,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理解和支持着她。在26年的共同生活中,她们和姐姐相依为伴,她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还要照顾姐姐,天热怕姐姐生褥疮,每天都要为姐姐勤翻身勤洗澡,换洗尿布。因为不知道姐姐什么时候拉尿,所以天天都得垫着尿布,有时这边刚刚换好的尿布那边就又尿了,赶上闹肚子,一天要拉好几次,那气味真不是常人所能受得了的,但她每次都会拾掇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这么多年来,对于一个卧床49年的病人来说身上竟然一点褥疮都没有,没有知觉的下肢虽然已经变形但肌肉却丝毫没有萎缩。由于常年卧床加上更年期症状,姐姐的情绪很不好,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她就给她买来调节更年期的药品,天天劝解她、安慰她,给姐姐讲一些幽默的小笑话哄她开心,每逢大礼拜休息日她和爱人就会把姐姐抱到楼下,用轮椅推着她去外面散心呼吸新鲜空气。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她的努力开导和精心照料下,姐姐的思想慢慢变得积极乐观了,精神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好了。不仅如此,她还教会了姐姐打字上网、聊天购物,如今姐姐上网浏览新闻、线上购物样样精通。

  真心交换真心,享受来自身边的和谐

  生活中,潘丽霞待公婆如亲生父母,每逢周末她都会买上公婆喜欢吃的水果蔬菜鱼肉等物品去看望他们,主动帮他们打扫房间,换洗衣物。每逢年节和公婆生日,她都会为老人送上节日的祝福和礼物。在婆婆重病住院期间,她细心照料,临床的病友都说婆婆有个好姑娘。婆婆开心地说,这是俺的儿媳妇,比亲姑娘对我都好呢!从结婚到现在,她和公婆、小叔、小姑从没发生过矛盾。她们居住的小区是政府的廉租楼,楼上楼下居住的都是一些孤寡残疾的老人,每当看见老人们吃力地上下楼,她都会主动帮老人们拿东西搀扶他们上下楼,有时看到他们放在门口的垃圾袋,她都会悄悄地给拎到楼下的垃圾箱。老公经常调侃说她愿意管闲事,可她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爱管闲事的人,老人们年纪大了,腿脚也都不好,这就是一顺手的事。楼下的牛大妈至今也不知道,她放到门口的垃圾袋是谁给拿走的。每当她做一件好事的时候,她心里都感到无比快乐和知足,她常说:生活就是由这些小事组成的,我愿意享受这个过程,更愿意为大家做这些小事,以前是这样,以后更会一如既往做下去!

  幸福成就感恩,回馈来自社会的关爱

  常年的劳累造成她手关节膝关节严重风湿和腰肌劳损,只要天一冷或沾凉水就疼痛得要命,腰疼的厉害时她就跪在地上给姐姐洗尿布。即使如此,她从未叫过苦、叫过累。她常说:今生我们有缘成为姐妹,我就要好好地疼爱姐姐、照顾姐姐。不为别的,只为九泉之下的父母能够安心瞑目,更为姐妹之间那无私的挚爱亲情!

  32年来,她用自己羸弱的双肩担负着家庭的重任,做到工作家庭两不误,事业稳步、家庭和谐。在领导同事、亲朋好友中都有极好的口碑。2016年,她加入了美桦爱心志愿者服务团队,成为一名志愿者,经常深入托老所、敬老院、学校为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献爱心送温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积极为生病和需要救助的人群无偿捐款。她常说:在如今这个崇尚亲情、友善、和谐的大环境下,我会常怀一颗诚信、质朴、感恩、善良的心,一如既往地照顾姐姐、善待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友爱和亲情,播撒和谐幸福的正能量!

一个女婿半个儿不是亲生胜亲生

——鸡西市沈廷江

  沈廷江,男,1979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鸡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该同志不辞辛苦,与妻子相扶相携,16年来无微不至地照料瘫痪卧床不能自理的岳父,孝老爱亲的故事在邻里传为佳话。

  他是岳父岳母眼中的好女婿。2004年春季,他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岳父突发脑出血导致左半身瘫痪、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岳母也身患糖尿病、脑梗及高血压等多种基础慢性疾病,每年都会出现低血糖晕倒昏迷的危险情况。在恋爱期,他就承担起帮助爱人照顾父母的职责。为了更方便照顾两位老人,2005年他们结婚之后就将两位老人接到身边共同居住生活。做为一名女婿,在照顾岳父母的问题上,沈廷江常对妻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人子女,百善孝为先,他们有病了,我们为他们养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句话的承诺坚守到至今,用实际行动默默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家中有卧床病人,每天生活就是从照顾老人开始。为了让岳父母过得称心、舒心,每天天还不亮,他就早起收拾好家务卫生、做好可口的饭菜,帮岳母为岳父倒尿袋、排便、擦身、洗漱,一勺一勺的喂饭。每天做完这些,才放心的出门上班。由于岳父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拉尿在裤子、被褥上的情况司空见惯,有时一天发生多次,面对这种情况,他从不嫌弃,从来都是及时、耐心地为老人擦洗,并更换干净衣裤、被褥,让老人干干净净的过好每一天。十几年来,沈廷江午休时间都会赶回家中为岳父翻身、倒尿、喂饭、喂水,安顿好岳父后,再赶回单位继续上班。下班后,他还经常为岳父按摩,陪他聊天,给予岳父精神上的安慰。

  多年的相处,他与岳父母的感情虽非亲生、但胜似亲生,他用实际行动为岳父母撑起了爱的保护伞。2018年2月,其岳父由于肺炎入院半个月进行治疗,他主动承担起夜间陪护任务。半个月的时间里,每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等岳父出院时,他也瘦了一大圈。在当年6月份,岳母又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妻子远在外地学习、暂时无法赶回。在这几天里,他辗转于医院和家里,等岳母打完针用完药后,急忙赶回家中为岳父倒尿、翻身、喂饭,安顿好岳父后再赶回医院照顾岳母。岳母逢人就夸,要不是自己的女婿和女儿,她早就入土了,女婿是个大好人!

  2020年秋天老人安然离世,虽然患病卧床16年,但身上从没生过褥疮,邻居、朋友每次去他们家,都始终干净卫生、整洁有序,闻不到久病卧床老人的异味。老人生前虽然卧床多年,头脑也有些糊涂,但每当别人问起你的女婿对你怎么样时,他都用那只好使的右手伸出大拇指、给出一个大大的赞。

  他是女儿眼中的好父亲。他深深懂得父母是子女第一任教师,“身教大于言传”,他的孝心也影响带动着年幼的女儿,女儿每天都会为外公拿药端饭,陪在外公床前,用稚嫩的小手将自己的零食水果掐碎、一点一点喂给外公吃。同时,在女儿的眼中,爸爸除了是一位“暖男孝心爸爸”外,也是一位“优秀的司机”“爱做饭的厨师”和上学路上的“好保镖”。

  他是领导眼中的好职工。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影响他在事业上的进取心,他钻研业务,所负责的质量发展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进入前列,多次被市领导批示表扬。同时,他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多项创新举措在全省系统进行交流推广。2011年以来,共获优秀公务员嘉奖10次、记三等功两次、2019年度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分别荣获“鸡西市最美家庭”和“鸡西市最美清廉家庭”荣誉称号,2022年分别荣获“照亮鸡西”第二届榜样人物和“黑龙江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2023年荣获第一季度“龙江好人”称号。

  春风细雨播洒爱,万紫千红总是春。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虽然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机关干部,却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故事,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孝老爱亲乐章。(黑龙江省文明办)

责任编辑:宋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