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黑龙江
2023-08-31 08:31:4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刘伟

  刘爱丽

  王毅

  金银华

  林奇昌

  李文德

  姜保国

  郭玉田

  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伟

  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04.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等重要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8月30日,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伟介绍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大力推进科教振兴,高质量发展活力更加充沛。召开全省创新发展大会,出台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实施两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达3605家,科技创新环境位列全国第10位。

  大力推进农业振兴,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全省粮食生产“十九连丰”,总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位居全国首位。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农业综合机械化率98%以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9137.7万亩,均居全国首位,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肉蛋奶年产量920.5万吨,水产品年产量76.5万吨,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45家。

  大力推进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组织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及22个产业专项行动,成功举办中俄博览会、亚布力论坛年会等重大活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创意设计产业经济新引擎加速发展。

  大力推进区域振兴,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优化。高水平建设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和哈长城市群,京哈、哈肇高速通车,哈伊高铁、吉黑高速、哈尔滨都市圈环线加快建设。齐齐哈尔、大庆老工业基地改造获国家表彰,煤化工、石墨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成为“四煤城”重要接续替代产业。龙粤、深哈对口合作不断深化,深哈产业园获批建设赋能东北振兴试点示范区,成为对口合作全国典范。

  大力推进生态振兴,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亮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95.9%,松花江干流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寒地生物、寒地试车等产业加快发展,“公转铁”提质增效,新能源装机占比接近50%。

  大力推进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大力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加快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荣登中国节庆品牌前三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入选中国三大音乐节,连续举办五届全省旅发大会,“北国好风光美在黑龙江”美誉度不断提高。

  大力推进民生振兴,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加普及。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六连增”,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呼吸、儿童、中医(肿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建设,棚户区、老旧小区等改造成效明显,240余万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力支持稳岗就业,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9%,历史首次将半年均值控制在6%以下。

  大力推进人才振兴,高质量发展智力支持更加坚实。出台龙江人才振兴“60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哈尔滨人才集聚创新核心区。实施“龙江战略科学家头雁支持计划”,全省拥有“两院”院士38位,哈工大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居全国前列,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47.6%,是近五年最好水平。

  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爱丽

  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省正着力打造创新平台、科学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区域创新、开放创新、创新治理等‘七个体系’,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介绍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爱丽介绍了我省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开展重点产业技术攻关。2022年共组织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引导重点科技计划项目881项,资助经费4.055亿元;启动数字、生物经济科技攻关三年行动计划,支持73家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部署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38个,榜单资金总规模达3.8亿元,带动企业出资2.4亿元。今年上半年,部署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0项,发布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8个专项43个“揭榜挂帅”项目榜单,拟支持项目33个。

  建设创新平台和载体。围绕重点高校、院所,布局建设7个创新创业生态圈。备案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野外观测站、新型研发机构100家,37家绩效突出的创新基地获资金奖励。今年上半年,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寒地心血管病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水力发电设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累计支持57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产业化,投入经费3.8亿元。今年上半年,开展路演活动112场,对接项目863个,实现新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78项,经济收益30.41亿元。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2520项,同比增长9.8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39亿元。

  培育科技型市场主体。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一批1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受理。新增云融科技企业孵化器等3家国家级孵化器、新备案省孵化载体7家。签约科技招商项目46个,签约额178亿元。

  优化科技创新生态。2022年新出台《黑龙江省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和支持自创区、农高区等政策措施,形成“1+9”科技政策体系、100条具体举措。

  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毅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升级

  “2022年,我省重点产业营收规模突破1.25万亿元,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介绍会上,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毅介绍了我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

  打造经济新引擎。2022年,省数字经济和工业项目招商专班组织各市地共签约项目493个、签约额2270.5亿元。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量升级。工大卫星5G通信试验卫星研制并成功发射入轨,商业卫星覆盖国内20%的市场份额。雷达、半导体材料、激光通信、传感器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科友半导体8英寸碳化硅晶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累计认定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279个,国家级绿色工厂65户、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户、绿色园区1个,绿色设计产品24个。

  实施创新驱动,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接近一半。全省首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发电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获批设立。截至2022年,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省企业技术中心49个;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1户,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户。

  培育一流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壮大。制定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形成“万名干部进万企”服务体系。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振兴发展民营经济政策“45条”。截至2022年,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6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8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户。

  省民宗委副主任金银华

  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

  介绍会上,省民宗委副主任金银华介绍了我省民族宗教工作情况。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12万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六种宗教,信教群众51.5万人。”金银华说。

  金银华介绍,近年来,我省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形成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民族工作中,省民宗委突出“同”的主基调,采取“融”的方式,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实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行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行动、新时代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等5项行动,推进工作走深走实。在宗教工作方面,突出“导”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非法宗教活动治理、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建设,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龙江实践,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林奇昌

  让绿色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最靓底色

  介绍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林奇昌介绍了我省生态环境整体情况。

  黑龙江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等广阔生态资源,是寒温带的天然生物基因库。全省森林面积21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2位;湿地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近15%;10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居全国首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个,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黑龙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2年整治入江河湖排污口1.2万个,全省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9%,黑龙江污染防治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国家优秀序列。

  2023年1月~7月,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0.5%,优于全国平均值8.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优于全国平均值5微克/立方米。全省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72.7%,无劣V类水质断面;松花江干流10个国控断面全部为Ⅲ类,水质保持优等级。

  林奇昌表示,下一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加快“绿色龙江”建设,实施生态振兴,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让低碳成为龙江振兴发展最鲜明的特质,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靓丽底色。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

  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

  “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和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种植带’‘奶牛养殖带’,耕地面积2.59亿亩,居全国首位。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1500亿斤,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居全国第一,奶牛存栏数、鲜奶和乳制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介绍会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李文德介绍了我省农业发展情况。

  “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2024.8万亩,粮食总产量为1552.6亿斤,占全国的11.3%,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储备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2022年,全省肉蛋奶产量92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73.5万吨。黑龙江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45家,‘北大荒’品牌稳居中国农业第一品牌,‘五常大米’品牌价值等均居全国第一,最优最绿最香最安全的‘黑土优品’享誉全国……”李文德表示,近年来,黑龙江以“四个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优质粮食、现代畜牧、森林食品、寒地果蔬、冷水渔业和特色农业等6大优势产业,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李文德表示,下一步,黑龙江将以建设农业强省为战略统领,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让黑龙江现代农业振兴发展的底气更足、支撑更强,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

  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姜保国

  着力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

  “今年1月~7月,全省外贸进出口实现1670.4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高于全国15.1个百分点,全国排名第5位。”介绍会上,省商务厅一级巡视员姜保国对我省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在对外贸易方面,全省现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8个,对外贸易规模质量稳步提升。全省互贸区(点)完成货物进口额3.3亿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有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我省设立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全球56家500强企业在我省投资128个项目。在内资方面,1月~7月,全省千万元及以上项目利用内资1947亿元,同比增长22.7%。新签约利用内资项目740个,增长7.1%。新签约的项目合同金额2627亿元,增长31.1%。今年以来,我省成功开展重大招商活动,共计签约项目547个,总签约额3339.5亿元。

  在构建平台方面,2019年8月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在同批全国6个自贸试验区率先实现总体方案89项任务政策全覆盖,累计生成制度创新成果300余项,推出省级创新实践案例六批140个。

  在促进消费方面,出台《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若干措施》《扩大汽车消费升级若干措施》等政策,开展汽车、家电等促消费活动,推进哈尔滨中央大街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建设和黑河、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全国打造一刻钟便民消费圈试点城市建设。今年1月~7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6.6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

  省体育局副局长郭玉田

  谱写“后冬奥时代”龙江体育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运动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376个、亚洲冠军55个、全国冠军1829个。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获得的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有关,历届夏季奥运会也不乏龙江体育健儿摘金夺银的身影。我省更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完成冰雪全项目布局。随着‘后冬奥时代’开启,省体育局全面启动大型赛事备战工作,力争续谱竞技体育发展新篇章。”介绍会上,省体育局副局长郭玉田介绍了我省体育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不断提升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30分钟冰雪健身圈”建设。2023年上半年,全省相继完成建设场地设施350多处,实现了全省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突破2.3平方米的阶段性目标。2023年上半年,圆满完成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群众组赛事筹办工作,结合各类主题累计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1100多项。

  我省将每年的12月20日定为“全民冰雪活动日”,开创全国先河。连续七届组织开展黑龙江“赏冰乐雪”系列活动,连续44年举办“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

  “2022年冬季,省体育局以第九届全国大众冰雪季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哈举办的有利契机,全力巩固和扩大“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全省共计开展国家级、省级赛事活动30多项,市、县两级采取联动模式开展赛事活动340多项,直接参与人数超过全省总人口数的60%。”郭玉田说。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