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硬核!这些“大国重器”看龙江
2023-10-03 08:04:45 来源:东北网-龙视新闻联播公众号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之母”。黑龙江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国家打造更多“大国重器”。

  在中国一重的轧电制造厂里,正在加工的大家伙是海上风电项目液压打桩设备的砧座,在海床里打地基时能起到保护作用,打牢底座。它的直径有7.88米,是目前我国直径最大的砧座,打破极限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个关键技术的攻克。

  替打环是液压打桩机的核心部件。多年来,大尺寸替打环的研制一直是这一领域的难点。现在,中国一重成功制造了8.88米直径全球最大直径的替打环。生产这种替打环,一重突破了生产设备的极限。

  中国一重铸锻钢水压机锻造厂锻七班班长冯永亮说:“活件的尺寸将近九米。俗话说就是小锅烙大饼。首次在海上风电采用体外锻造技术,就是在自主设计的辅具,在水压机的外侧,不受空间限制。”

  中国一重的成功铸造,不仅打破了大型和超大型液压打桩锤整机核心锻件的长期国外垄断,还将国产装备推向了世界市场。2018年以来,中国一重累计创造了115个“第一”。

  黑龙江厚重的工业底蕴孕育了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一批被称作“大国重器”的装备制造业领军企业。今年,哈电集团同样捷报频传。

  哈电汽轮机厂重装分厂的核电厂房里,有一款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它是用在海南昌江核电上的低压转子,重量超过了200吨,它是由毛坯材料直接加工而成,而且它的加工精度达到了惊人的0.013毫米,在空隙当中有凹槽。现在这个转子的技术全球领先,它每转一小时的发电量可以达到120万度。

  这个转子,是哈电汽轮机建厂以来加工过的最大最重的转子。为了能在只有一个手掌厚度的狭窄空间内完成精细加工作业,哈电汽轮机用了十个月进行攻关,最终采用了旋转刀板技术。

  为了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今年,企业持续打造出一系列煤电、核电、光热发电和储能领域的能源装备,并成功投运。

  哈电汽轮机设计部经理李伍亮说:“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掌握更多关键的核心技术,全力跑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建好建强国家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在专家看来,黑龙江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开阳智库首席专家、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于渤表示,快速形成项目集聚、企业集聚,再形成产业集聚。要依靠创新,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使我们的竞争力更强,能够更好地保证产业安全。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