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按照“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总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让大量矛盾纠纷化在源头、解在诉前、消在萌芽,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邀请黑龙江法院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他眼中的诉源治理。

黑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武迎松。
诉源治理有机融合了中国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是古为今用的一种社会治理创新,是答好如何“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时代之问的有效路径,更是人民法院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黑河法院按照“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总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注重加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和关口把控,切实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新收各类案件17947件,同比下降5.96%,其中新收民商事案件9880件,同比下降18.18%。
多措并举打造诉前解纷“主阵地”
坚持“四化四解四到位”,全面推行“老法官+人民调解员”的调解工作室模式,将其作为下沉调处纠纷和诉源治理减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发挥老法官业务过硬、经验丰富、信任度高等自身优势作用,推动大量纠纷在诉前得到化解。目前,诉前调解工作室已成为黑河法院多元化解工作的中坚力量,北安法院“云姐调解室”、嫩江法院“驿法解纷”诉前调解室等诉前调解平台影响力持续扩大,全市法院诉前调解室年均调处案件量已占到诉前调解案件总数的90%以上。
乘势借力壮大多元解纷“朋友圈”
乘势黑河市制发《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这一全省首部地方性立法的东风,积极融入黑河市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主动对接辖区综治中心,加强网络链接和通讯联通,打通与政法单位、社会治理主体以及金融、通信等社会信息资源集聚部门的数据融合渠道。充分发挥智慧平台的科技赋能作用,与辖区司法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工商、住建、劳动仲裁等单位建立线上诉调对接机制,全面推广远程视频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网络电子送达。全市法院聘请各行业特邀调解组织151家、特邀调解员373名加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有效增强了多元解纷协同性和联动效应。
深挖数据架起诉源治理“瞄准镜”
充分运用司法大数据,深度分析近年来黑河法院审理的案件类型特点、地域分布和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关社会治理建议,上半年形成的《司法大数据看黑河——黑河市社会层面涉诉矛盾纠纷分析报告》获市委书记批示,并转发各县(市、区)学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走访百家企业、服务振兴发展”活动,两级法院53名院领导包联走访全市153家重点企业,持续扩大精准司法服务辐射力。聚焦涉诉行业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制度短板,全市法院就劳动争议、物业服务合同等涉诉问题向有关政府部门发出司法建议36份,切实推动纠纷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建强基础夯实人民法庭“桥头堡”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诉源治理“桥头堡”功能,不断深化“枫桥经验”。健全人民法庭工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出台人民法庭建设工作指引30条措施,从方向指引、组织指引、管理指引等七个方面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因地制宜创新人民法庭诉前调解模式,北安法院“五位一体”网格化诉源治理体系、爱辉法院诉前调解与速裁一体化机制、孙吴法院“一枢纽、三阶段、多网点”诉调对接机制、逊克法院“诉讼服务员”区域管理模式、五大连池法院“龙法和”云法庭建设等工作成效显著。深度融入“四所一庭一中心”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主动前移解纷关口,积极做好“诉前文章”,打通治理“神经末梢”。全市法院21个人民法庭与辖区15个居民服务社区、31个乡镇自治组织开展工作对接,创建“无讼村屯”示范点24个,建立巡回审判点、法官服务站232个,上半年开展巡回审判51次,开展以案说法、送法下乡等活动65次,有效促进了辖区基层由“少讼少访”向“无讼无访”转变。
诉源治理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才能久久为功的系统性社会工程。下一步,黑河法院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聚合力,加强多元解纷协作联动。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主动与辖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接,完善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机制,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等为依托,打造“多位一体”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全面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重指导,构建类案联治工作体系。与行政单位、行业服务机构等建立类案“专审+联调”机制,通过法院提前参与、指导调解,增强治理合力,高效化解纠纷。针对调处难度较大的类案,探索实行“个案审理示范+广泛参照调解”解纷模式,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积极效果。强靶向,下沉社会治理工作重心。充分继承和发扬巡回审判、现场办案、以案释法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将“巡回审判点”或“便民联系点”在辖区乡镇村屯全面铺开。深入实施“一庭一品”工程,提升“无讼村屯”实际覆盖率,推动构建矛盾纠纷化解于前端、裁判履行化解于未执的“诉源+执源”治理双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