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黑龙江当好“压舱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报道,重点关注黑龙江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眼下,黑龙江秋粮收获进入收尾阶段。截至目前,黑龙江全省农作物已收获超2.3亿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今年黑龙江加大力度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牵头创新培育寒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21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构建资源搜集利用、技术配套集成、新品种培育的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寒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新突破。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主任来永才
通过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特别是助力作物单产的提升,我们今后要加大各种品种在不同盐碱地的推广力度,解决东北耐盐碱品种的缺乏问题,使盐碱地的产能大大地提升。

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黑龙江不但向盐碱地要来了粮食,智慧农业发展也是硕果累累。建成了集地理信息、农业遥感、智能叶龄诊断、精准施肥、智慧农机五大系统的智慧农业云平台。

黑龙江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科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王勇
用一个平台,把原来所有功能系统进行融合,从春种到秋收,应用平台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种地就更加轻松,标准也更高。

目前,黑龙江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近九成,水稻、大豆、小麦种源实现完全自主,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在98%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00多家。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庞海涛
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克服前期局地洪涝灾害影响,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