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省法院  >  法院动态
搜 索
院长说诉源治理 | 关于诉源治理,请您回答!
2023-11-13 16:49:00 来源:黑龙江法院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

  “枫桥经验”60周年

  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

  “枫桥经验”20周年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

  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

  运用法治、就地解决

  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

  按照省法院

  “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

  诉源治理新格局

  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

  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

  我们邀请黑龙江法院

  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

  Ta眼中的诉源治理

  鸡西中院党组书记、院长 孙勇

  请您回答

  鸡西法院是如何着手推进省法院提出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要求,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这项工作的?

  孙勇:诉源治理工作是人民法院一项重要工作任务。鸡西作为东北地区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近年来由城市开发、“老”“原”字号产业的保护和“新”字号产业发展等带来的涉及到农业农村、土地承包、民间借贷等领域的矛盾纠纷较为突出。

  为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2023年以来,鸡西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以省法院提出的“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和“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为引领,对近三年鸡西法院案件数量、类型、案由等认真梳理,从经济、社会、司法等多个层面剖析成因,结合地域特点,初步打造了具有鸡西特色的“1334”四维立体诉源治理“鸡西模式”。

  请您回答

  请您具体解读“1334”四维立体诉源治理“鸡西模式”的主要内容?

  孙勇:“1”,就是将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第一个“3”,就是主动将法院工作嵌入全市各级“网格中心”“矛调中心”“综治中心”这“三个中心”,立足联调、联治、联创,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处置、研判。第二个“3”,是法院立案前注重排查端、化解端、预防端“三端发力”,让更多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4”,就是法院立案后强化“诉源、案源、执源、访源”“四源同治”,最大努力为矛盾纠纷画上“休止符”。

  请您回答

  诉源治理作为“平安中国”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一环,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面临现实困境或制度瓶颈,鸡西法院是如何破解此类问题的?

  孙勇:诉源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题中之义。鸡西法院抢抓机遇,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推动建成集“打造法治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社会治理创新、重大案件协调”等功能于一身的地市级府院联动机制,及时疏通协调、衔接、联动等环节的难点堵点,保障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党委的支持和统筹下得到高效优质运行。我们主动向市委报告,推动建成了中级人民法院立案诉服部门整体入驻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服务中心”,并发挥矛调中心多元解纷的核心优势,引入人民、行政、行业、司法“四大调解”入驻中心,精准、专业、对口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提高了诉前化解效率和成功率。

  请您回答

  鸡西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原则和切入点是什么?

  孙勇:我们以“抓前端、治未病”“抓末端,治已病”为原则,从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和预防三端同步发力,从近两年诉源治理工作成效看,这一原则符合全面依法治国内在要求,也符合社会治理客观规律。

  在前期排查阶段,我们主动延伸司法触角,嵌入市“网格中心”,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16个人民法庭与全市29个街道、48个乡镇构建起“一庭+四所”联动调解网,打造鸡林家事法庭、虎头旅游法庭等6类特色法庭,设立“社区和谐法庭”“驻村调解室”等工作站点110个,两级法院法官共对接社区(村屯)网格508个,第一时间发现矛盾、上门服务、指导调解。同时,联合乡镇共同打造无讼村屯(社区)示范点,建立包村、包社区法官常态化公示制度,基层法院全部法官对接76个社区,459个村屯,实现“一社区一法官、一村屯一法官”全覆盖,以“小网格”带动“大治理”,以“小切口”汇聚“大格局”,让“息诉”“无讼”深入人心。

  在中期化解阶段,发挥“矛调中心”融合化、集约化特点,在我市“矛调中心”设置“四大调解”窗口,引入241家单位组织和12家专业部门,对前端未能化解或当事人直接申请立案的纠纷开展联动调解,调解成功的,即刻进入司法确认程序;调解不成的则由“矛调中心”即时立案登记,导入速裁快审。紧盯“四解”解纷关口,挂牌成立老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室、法律咨询室、心理疏导室“一院四室”,全面展示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二维码”为群众提供便捷咨询途径。同时,以“一屏、一线、一终端”为标准配置,打造集网上立案、调解指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功能于一身的智慧化服务体系。

  在后期预防阶段,将“网格中心”发现、“矛调中心”化解、“综治中心”汇集的信息,与法院信息交互,实现对全市矛盾纠纷的动态分析、综合研判、超前预防。同时,从内部发力,抓好对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针对发现的行业漏洞等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做好常态化普法宣传,增强对行政机关、市场主体、社会公众的法律指导、法治文化宣传,提高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的知晓率、参与率、首选率,形成“闭环”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径。

  请您回答

  在诉源治理推进过程中是否还有新的思考?

  孙勇:在前期探索阶段,我们大多将工作重点落在诉前调解这一方面,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诉源治理的“源”,除应该聚焦立案“诉源”,还应聚焦审判“案源”、执行“执源”和信访“访源”,所以,鸡西法院创新将诉源、案源、执源、访源一体化治理贯穿立、审、执、访全流程,尽最大努力化解矛盾。

  请您回答

  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四源”治理中的突出亮点?

  孙勇:一是聚力立案“诉源”止于未诉。立案环节坚持能线上不线下、能诉前不诉后,增强“诉服中心”综合解纷能力。在前期对立案群众开展风险评估、情绪疏导、流程介绍等诉讼辅导,尽全力让可能在诉前化解的纠纷不进入诉讼。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将直接申请立案矛盾纠纷有序导至诉前调解的导出率接近20%。另外,对增量较多的各类纠纷,与相关单位构建“多位一体”的解纷机制,在诉前统一解纷标准。对类型化、群体性纠纷则通过统一调解预案、示范裁判结果的方式推动类案减压。尤为突出的是非诉化解金融纠纷工作,打造“调解+赋强执行”品牌,赋予公证债权文书强制执行力,压缩审判环节,促进自愿履行,从源头上减少金融纠纷进入诉讼程序。上半年,中院已向黑龙江鸡西农村商业银行兴东支行颁发首份“赋强公证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示范效果。

  二是聚力审判“案源”止于事了。审判环节严把案件质量、效率、服判息诉三个关口,采取周通报、月调度、季考核的方式,通过重点案件评查、“四类案件”监管、“领军人物”评选等,统一两级法院裁判尺度,促进法官办“铁案”“精品案”。

  三是聚力执行“执源”止于履行。我们探索“执行风险前置告知”,将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执行依据作为裁判文书尾部一项内容,同时试行“强制执行提醒告知”和“执行立案前预通知”,裁决生效后自动向当事人发送短信,督促当事人或自动履行或执前调解,源头上减少纠纷转入执行程序。另外,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一方面,坚决压缩失信生存空间,严厉打击拒执犯罪;另一方面,灵活采用查封、扣押方式,在保证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的同时,为当事人预留生存空间。

  四是聚力信访“访源”止于化解。畅通表达诉求渠道,优化官网“网上信访平台”,设立官方微信二维码链接,统筹书面、电话、短信、微信、外网多种答复渠道,明确答复方式和流程,兑现“有信必复”,真正实现信访答复、程序对接、救济渠道三个“零距离”,确保信访事项有回应、有人管、及时办。

  请您回答

  “1334”诉源治理鸡西模式已经取得一定成效,那什么时候能看到法院收案数量大幅减少的局面呢?

  孙勇:通过两级法院共同努力,2022年新收案件数量出现明显下降“拐点”。2023年初以来,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纠纷超万件,其中调解成功8601件;诉讼案件收案18071件,同比下降3.5%。目前,结合“平安鸡西”建设,中院作为“无讼社区(村屯)”创建工作牵头单位,正在强力推进落实,预计2024年,鸡西地区将呈现法院收案数量大幅减少、万人成诉率持续走低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郭丽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