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18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召开。在黑龙江省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此次博览会通过举办权威发布、专题报告、招商推介、产销对接、产品展示等活动,推介大豆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业态。

黑龙江是全国大豆主产区,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积极开展各类大豆科技创新,科技兴农为推进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科研“硬实力”支撑大豆产业“高起点”
黑龙江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豆种质改良分中心、国家大豆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大豆栽培重点实验室、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中俄大豆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大豆)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近20个,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农垦科学院和北大荒垦丰种业等多家单位致力于大豆生产加工技术研究,建有一支31人的省级大豆产业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专家团队,形成了覆盖黑龙江省的大豆科技创新队伍。

“良种+良技+良机”助力单产提升
近年来,黑龙江省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坚持把大豆推广技术提单产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大豆振兴,良种先行。“十三五”期间,黑龙江省共审定大豆新品种180多个,其中合农85、绥农42、黑河43等品种已成为黑龙江省主导品种进行推广种植。黑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合农71以亩产336.2公斤刷新东北地区大豆实收单产纪录,黑科60在北部地区达到亩产230公斤水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育成高油秆强耐密大豆国审品种10个,年推广面积150-200万亩,增效近亿元。
同时,黑龙江省今年大力推广应用大垄密植、垄三栽培等高产技术模式,大垄密植栽培面积1900万亩,大豆根瘤菌技术模式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200万亩。在大豆产量形成关键阶段又新增2604.19万亩大豆“一喷多促”作业面积,有效带动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提高。目前,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83%,未来,黑龙江省将重点探索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的新机制新模式,为“智慧大豆”增添农机力量。

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
围绕延伸大豆产业链,黑龙江省级财政投入2108万元,大力开展大豆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推广,组织实施“大豆蛋白肉食品加工技术集成与新产品开发”等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5项。东北农业大学采取国际先进的生物解离工艺,开发出的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大豆皂苷、大豆膳食纤维等功能性植物天然提取物,产品成分明确,纯度高、安全性高。黑龙江中医药研究院将生物发酵技术引入中药加工领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大豆及药食同源中药复合菌纯种定量发酵技术。科技强则农业强,如今,科技赋能正推动黑龙江大豆全产业链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