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
我们邀请黑龙江法院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Ta眼中的诉源治理。
大兴安岭中院图片党组书记院长 于世伟
诉源治理是站在社会治理的视域之下,着力强化人民法院“抓前端、治未病”的履职能力,既是践行能动司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必然要求,更是参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方式。中院认真落实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和《关于加强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试行)》,以实践求真效,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如我在诉”意识,切实把群众的感受放在心上,把诉源治理建设成为法院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沟通桥”“友谊桥”,让百姓切身感受到司法的便捷、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坚持制度先行,打牢诉源治理的坚固基础,推进诉源治理稳步有序开展
中院将诉源治理列入年度“六项重点工作”推进落实,主动对接党委政府,推动诉源治理向基层延伸,将诉源治理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从源头减少纠纷,确保诉源治理工作落地见效。贯彻落实省法院“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工作要求,制定《关于深化诉源治理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从法院职能定位、完善制度机制、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对法院诉源治理工作进行细化。出台《推进兴安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十三条意见》,坚持减存量、遏增量、防变量,全员、全力、全程、全口径、全方位推进诉源治理,力争实现全年民事案件收案量同比减少20%的目标。中院院领导每人包保一家基层法院,包保院领导定期向院党组汇报诉源治理工作进展,党组每季度召开全区诉源治理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基层法院院长汇报。强化案件繁简分流,对批量的供热、物业合同纠纷案件,调解前置分流委派调解。在曙光街道建立“初心天平,诉讼先锋”诉讼服务站,从中院层面延伸服务触角。积极开展“无讼社区(林场、村屯)”创建,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主导的基层诉源治理体系,社区、乡村法官工作站、老法官工作室现已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诉源治理新模式,打造边疆治理兴安实践地
结合大兴安岭城镇分布现状、人口总体数量、各院案件类型等特点,中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隙、全覆盖的诉源治理新格局,将工作重心向基层延伸,将矛盾纠纷在前端化解,探索诉源治理三种工作模式。一是加格达奇区法院“城镇模式”。结合该院案件量占全地区近50%的实际情况,组建由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组成的诉源治理小组,形成了“3+9模式”,即成立三个诉源治理工作小组,对接辖区两乡六街道8个司法所及1个非诉调解中心,实现诉源治理全覆盖。每个诉源治理小组负责对接三个街道(乡镇)司法所,开展诉讼服务、调解指导、司法确认等工作,着力解决中心城镇的诉源治理问题。二是松岭、新林、呼中三个法院“林场模式”。松岭法院在南瓮河、飞龙山、大鲜卑祖源风情文化产业园三个景区成立法官工作室,打造“无讼景区”。新林法院与区工商联联合设立大兴安岭首家“法官联络站”,帮助沟通和解决辖区内企业涉及到的诉讼、法律法规问题,助力企业依法高质量发展。呼中法院在辖区内5个社区均设立法官联络点,畅通与群众联络渠道,在各社区设置公示栏,将对接法官的姓名、照片、职务、联系电话进行公示。三是漠河、呼玛、塔河三个法院“边境模式”。三个法院地处中俄交界,边境线长786公里,是我省边境线最长的地区,维护国防安全、边境安宁、社会稳定、环境资源保护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中院联合大兴安岭边境管理支队共建平安无讼边境村,探索建立边疆诉源治理“786”模式,实现抵边村诉源治理工作站全覆盖,切实发挥司法服务固边护民、兴边富民的职能。通过上述三个模式,构建了以中院为主导,层层递进的诉源治理格局,推动多元解纷向基层延伸、向社会延伸、向网上延伸,使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通畅,矛盾化解更加有效。
坚持科技引领,以信息化推进服务群众零距离,创新建设诉源治理平台
中院全力推动诉源治理工作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深度融合,以呼玛县法院工作经验为基础,开发建设“兴安和-法院诉源治理平台”,服务群众“零距离”,实现一“键”就到,“码”上就办,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司法服务触手可及,实现兴安法院诉讼治理能力新提升。平台集信息收集、分流、办理、反馈、统计、展示于一体,包括诉源治理服务平台小程序、PC端系统、大屏展示三大部分,实现了扫“码”就办、一“键”分流、流程办理、限时反馈、数据展示等功能。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解纷渠道、解纷资源,构建以“诉源治理服务平台”为载体,以“分类分级预防化解纠纷机制”为支撑的诉源治理新模式,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实现纠纷事务“码上办”;进一步整合解纷资源并畅通解纷渠道,完成纠纷事务分层递进,实现纠纷事务“均衡办”;进一步完善诉源治理解纷途径,实现纠纷事务“高效办”。群众扫码动动手,司法服务送上门,切实做到分类治理、综合发力,真正使矛盾纠纷源头疏导、实质性化解,将司法服务网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以诉源治理的“最优解”,画好为民服务最大“同心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诉源治理任重道远。大兴安岭两级法院将以群众的感受为目标,把诉源治理抓得更紧、更细、更实,让新时代“枫桥经验”植根于兴安大地,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幸福之花”“和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