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0日讯 “最近,我接到一个客服电话,说只需投资食品项目1万元就能定期向我支付本息奖金2千元至5千元,警察同志,这事靠谱吗?”
在龙沙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联合辖区有关单位开展的一场“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主题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中,市民张先生向民警提出咨询。
“这是非法集资的典型套路。”民警立即对张先生进行劝说,讲明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特点和相关案件、事例,张先生最终放弃了投资的念头。
非法集资的套路很多且不断翻新,最常见的是以投资理财为名义,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发售理财产品吸收公众资金,甚至虚构投资项目或借款人,直接进行集资诈骗。
为维护社会经济安全,有效遏制各类非法集资经济犯罪活动,齐齐哈尔市各级公安机关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防范宣传活动,揭露非法集资的惯用伎俩。活动期间,经侦民警现场发放防范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养老诈骗等相关内容传单6000余份,张贴海报800余张,面对面向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进行防范非法集资知识讲解。
“除以投资理财为名义直接进行集资诈骗,非法集资还有成立投资基金、消费返利、高价回收收藏品等套路……”派出所民警还深入辖区进一步向群众进行宣传,面对面答疑解惑,接受群众咨询。
据了解,一些网络上或线下的投资项目,背后仅是一家咨询公司,并没有相关资质就发布虚假项目,而资金被挪用到其他地方。企业资金链断裂后,一批被骗的投资人基本血本无归。
警方不断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为什么还有人轻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呢?
究其原因是投资者对项目缺乏认识,也很难了解到项目的实际情况,一看到高收益就选择铤而走险,甚至很容易轻信对方渲染的一些项目有前景的假象,说白了就是“你看中的是高额利息,人家看重的是你的本金。”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返利是套路。警方提醒,要想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一定要增强防骗意识,做到“四个不”:对高息“诱饵”不动心;对老板“实力”不崇拜;对企业“背景”不迷信;对熟人“热心”不轻信。(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