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室始终在“学思想、强党性”上下功夫,在“重实践、建新功”上求实效,聚焦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将“立足岗位作贡献”“党员服务群众”系列活动作为载体,把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的实际成果,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汲取理论营养,践行为民宗旨。系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学习活动,通过支部书记讲党课、专题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牡丹江市和绥芬河市重要文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在黑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以学促干、以干促改、以改促变,切实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推动工作高效落实的内生动力,着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确保主题教育扎实推进、见行见效。年初,绥芬河市聚焦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市民安居、城市建设管理、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确定了10件利民实事。为更好统筹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城市发展中遗留的问题,更好发挥利民实事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室把10件利民实事细化成39项具体任务,强化举措、抓好落实。
深化调研走访,推进难题破解。为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梳理谋划项目,逐项分解任务,学用好“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与各项目牵头责任部门明确具体计划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和推进重要节点,清单化攻坚突破,一环扣一环抓好落实。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协调有关部门配套联动、密切协作。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多次深入各项目现场,了解项目进展中的困难问题,与相关单位共同查找原因、研究措施、加快进度。制定月调度工作机制,每月了解民生实事进展情况,定期编发政府通报,持续跟踪督办、强化督查问效,确保已完成的项目发挥最大效益,督促按期推进的项目提速提效、保质保量完成。
坚持实干笃行,切实高效履职。截至11月中旬,10件利民实事39项具体任务已完成33项,完成率84.6%,其余项目正在按期推进中。社会事业方面,共计补充教师87人,完成教育幼儿园、第三小学、高级中学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医疗保险资助参保667人共计16.14万元,拨付医疗救助资金71万元。社会保障方面,全市16个社区日间照料室已全部建成并对老年人开放;市医院、中医医院完成老年病科建设并开诊;完成公益性骨灰堂建设;2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定医养结合协议;提高社会救助标准,补发1至9月低保提标资金10.3万元、特困提标资金0.47万元。市民安居方面,改造老旧小区10个,涉及286户居民;在全省率先实现低压客户“刷脸”办电,“供水网络平台监测系统”和“二泵站”完成智能化升级,奥德燃气实现24小时监控管网运行,5家供热企业可实时查看各小区供热运行参数;完成10个市区绿化项目、6个公园绿化工程。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完成天长山水库路提质改造和西环路(新华街-八家子路)建设,对乌苏里大街、站前路、新华街等15条道路路面及人行道板共1.85万平方米进行改造;推进早市、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发展地摊经济,划定并投入使用临时摊位130个;开发应用“绥域安”智能平台,综合利用治安、生产、生活等“城市大数据”,加快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城市安全网络和管理体系。营商环境方面,增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设备,完成“一站式政务服务自助专区”建设;“互联网+住房公积金”上线运行并实现数据共享,“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同时办理;开通了居民身份证首次申领“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业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绥芬河市政府办公室将发布公告,聚焦民生民意,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征集2024年度绥芬河市民生实事项目,继续实施一批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推动主题教育向更深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