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实现法结与心结双解。我们邀请黑龙江法院各中级、基层法院院长谈一谈Ta眼中的诉源治理......

鹤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亮
鹤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亮做客鹤岗市电视台《法治建设进行时》节目,向广大观众朋友及社会各界介绍鹤岗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情况。今天我们跟随主持人的提问,一起来了解鹤岗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成果。
请您回答
近年来,鹤岗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市法院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赵亮:鹤岗两级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融合化、集约化、智慧化、法治化“四化融合”多元解纷新模式,实现矛盾纠纷“诉外、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化解,治理成效不断显现,案件质效大幅提升,诉讼增量明显下降。截至11月28日,全市法院新收诉讼案件同比下降29.26%;执行新收案件同比下降34.91%;诉讼案件调解率同比上升9.47个百分点。
请您回答
对于百姓来说,更关注自己的纠纷能否快速化解,请问市法院是如何发挥好专业法官与基层解纷人员各自优势,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
赵亮: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了社区网格员现场调、“四员合一”人员跟进调、驻院人民调解员包片调、对接法官指导调、“法律专家团队”专业调“五级联调”模式,在“诉外、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集中发力,推动矛盾纠纷全流程化解。
一是发挥“五级联调”机制优势。网格员发挥强大的社会面覆盖优势,及时化解自身能力所及的辖区内小矛盾、小纠纷。“四员合一”人员与网格员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指导并参与化解超出网格员能力范围的一般性矛盾纠纷。对稍微复杂的纠纷,“四员合一”人员及时转交包片驻院人民调解员,由包片驻院人民调解员直接参与调解。对有难度的矛盾纠纷,“四员合一”人员及包片驻院人民调解员直接联系驻点法官,在驻点法官的专业指导下共同进行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直接转交“法律专家团队”,合力攻坚化解。3月份以来,“五级联调”模式化解诉外纠纷(即群众家门口纠纷)645余件。
二是发挥“一队两室”解纷优势。在基层法院建立“法律专家团队”,与驻点法官、“四员合一”人员及警员、律师等社会其他解纷力量组建“N+1+1”解纷团队,形成多元解纷工作合力。在两级法院建立“人民调解室”和“老法官工作室”,聘请具有百姓情怀、热心调解工作、具备专业法律知识的退休法官、检察官及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担任驻院人民调解员,配合做好诉外纠纷及诉内案件调处化解工作。
三是发挥驻院人民调解员专业优势。进入到法院的矛盾纠纷,着重把好三道调解关口。立案前,通过诉服中心设置的诉前分流辅导室(窗口)做当事人工作,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纠纷分流给驻院人民调解员,做好诉前化解工作。诉讼环节,办案法官自行或会同“四员合一”人员、专业性调解组织着重做好调解工作,努力促成当事人双方和解。审判后,办案法官着重做好释法析理、判后答疑工作,对情绪不稳定、有上访倾向的,转交驻院“老法官工作室”再次做释法析理和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衍生案件。
请您回答
诉讼服务是咱们市法院多元解纷的重要内容,请您介绍一下市法院是如何发挥科技手段优势,以智慧化赋能诉源治理的?
赵亮:近年来,为了给涉诉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诉讼服务,我们从破解矛盾纠纷发现难、化解难两大难题入手,搭建“智慧+”多元融合调处联动平台,以科技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矛盾纠纷一键上传、精准识别、快速分流、联动联调,推动形成社会治理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一是研发诉源治理“e网通”小程序。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研发集法律咨询、纠纷申请调处、风险隐患线索上报、社情民意反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诉源治理“e网通”小程序,设置“我要问、我要调、纠纷线索上报、随手拍”四项功能,同时嵌入法律法规查询、诉讼风险评估、诉讼费计算、典型案例和工作咨询等内容。通过“e网通”小程序,群众可一键上传解纷需求,96名对接法官、271名“四员合一”人员实时在线受理化解。“e网通”小程序自6月份上线运行以来,提供法律法规查询3200余人次,在线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146人次,小程序强大的服务功能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二是建立诉源治理指挥中心。依托12368司法服务热线,在市中院建立诉源治理指挥中心,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实现数据汇总展示、矛盾纠纷受理及派单处置、紧急事件及重大矛盾纠纷现场指挥和监督三项功能,对人民群众上报、上传至诉源治理指挥中心的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求助事项,由诉源治理指挥中心分类派单,“四员合一”人员接到矛盾纠纷派单后,通过自行化解或由包片驻院人民调解员、驻点法官、“法律专家团队”指导化解的方式化解纠纷。对安全隐患类及非业务范围内问题,诉源治理指挥中心按照程序及时转交相应职能部门办理。诉源治理指挥中心自6月份运行以来,收到各类上传信息700余条,调处派发矛盾纠纷类工单677份,分流转办“随手拍”上报涉安全隐患问题48单,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和隐患问题整改。
三是建立互联网调解室。在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互联网调解室,依托互联网设备随时联通对接“四员合一”人员,指导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对较为疑难的矛盾纠纷,包片驻院人民调解员、驻点法官、“法律专家团队”可与矛盾双方当事人进行视频连线,通过“云端”调解的方式在线远程调解矛盾纠纷,推动纠纷及时、高效、就地、快速化解。
请您回答
市法院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确实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矛盾有人管、处理要公道、渠道要便捷的工作目标。那么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咱们市法院采取了哪些措施?
赵亮:我们坚持在诉讼的初始源头推进基层治理。在这里我们有三个关键词可以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思维引领。我们坚持纠纷调解“合情合理”与“依法合法”并重,把法治思维贯穿矛盾调处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委派、委托机制,抓好诉前辅导工作,依法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程序。给调解人员印发工作指南、培训手册及20个典型案例,加强对“四员合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全面提升“四员合一”人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做到在化解手段、调解依据、处理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于法有据,确保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始终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制度先行。结合诉源治理工作实际,制定出台《关于组建“四员合一”队伍的意见(试行)》《“四员合一”队伍建设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实施细则》《诉源治理指挥中心工作流程》《驻点法官工作“十五法”》《能动司法“二十七条意见”》等8项制度机制,以完善的制度体系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会同司法局、民政局建立“四员合一”人员选任、培训、考核、奖惩“四张清单”,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标本兼治。加强与劳动、司法、调委会、人大、信访等单位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全力构建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紧密衔接、线上线下相互结合的多元解纷格局,推动诉调对接工作扎实开展。坚持能动司法,充分运用司法建议延伸审判职能,聚焦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行业领域规范管理、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等工作,发出司法建议130份,预防矛盾纠纷257起,有力推动了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