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入选“国家队” 龙江企业共筑产业新优势
2023-12-03 08:34:5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铭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12月3日讯 哈尔滨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获批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哈尔滨工大微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入选工信部2023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38户企业进入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东北三省一区排名第一……

  这是一份龙江企业成长的成绩单,更是龙江产业发展中的里程碑,一批批龙江企业和项目进入“国家队”,共同构筑产业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高端化——推动高端制造新跃升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惠远”)是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自2014年成立以来,持续7年实现跨越式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机构。

  阳光惠远总经理邓宇说,公司主要服务对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占客户总量的80%以上,业务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互联网、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新材料领域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至2022年阳光惠远所代理的专利涵盖了所有战略新兴细分产业。

  “此次包括阳光惠远在内的3家单位被工信部评为2023年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创下了我省历史最好成绩。”省工信厅科技处张江说。

  工业设计和服务型制造方面也传来了好消息,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了“零”的突破,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超过了历年之和。

  “我们今年先后开展了工业设计服务市(地)行和服务型制造进市(地)活动,真正把政策送到企业,为企业答疑解惑。这次共7家企业晋级‘国家队’也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未来将更多、更全面地展开相关活动,服务企业。”省工信厅政法处副处长徐宝昌说。

  智能化——抢占智能制造新机遇

  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征集是国家工信部于2023年首次开展的工作,我省工大微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市市政大数据监管平台”、亿林网络“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农业种养全过程资源动态配置管控平台”、紫金铜业“智能工厂设备预知管理系统”等3个典型案例进入首批名单。

  “典型案例的征集发布,为加快推动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优秀案例推广,更好发挥物联网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张江说,我省工大微识等企业的物联网案例入选,标志着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行业应用、社会治理、民生消费等领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等产业生态不断优化,融合应用持续释放赋能效应,新质生产力加快蓄能。

  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日前,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的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公示名单。同批公示的还有齐重数控“产品远程运维”等10个场景入选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智能制造由理念普及、试点示范进入深入应用、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已经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省工信厅装备工业一处处长李江说,近几年,省工信厅持续推动产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迈进,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建设了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和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极大调动了行业和企业智能制造的积极性。自2021年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已拥有2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面对不断升级的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省工信厅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四大类行业,通过加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遴选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树立一批各行业、各领域的排头兵,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的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推广路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区域制造业水平,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化——迈向绿色制造新赛道

  省工信厅节能处处长杨宇说,为满足工业企业绿色发展需求,他们今年创新开展“绿色服务进企业”活动,先后走进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哈尔滨等城市,动员38家省内外绿色低碳项目施工建设、技术研究、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绿色金融、咨询评价等机构通过集中宣讲和深入企业一线形式为企业把脉问诊,一对一明晰绿色发展路径,解决企业“想绿不会绿”的问题。目前已向257户企业宣讲,深入82户企业指导服务,促成合作47项。

  日前,工信部对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进行公示,我省38户企业入选绿色工厂,另有3户企业入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这背后离不开奖励资金政策的引领作用。

  杨宇说,为调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性与主动性,去年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制定出台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奖励政策,对通过实施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实现一定节能量、减碳量的工业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励,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强化政策引导和撬动作用。对国家评定的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增强产业绿色竞争力。2022年兑现奖励资金3300万元,2023年兑现5700万元,带动企业节能降碳绿色化改造投入8.2亿元,实现节能量24.4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66.8万吨,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5户。

  党的二十大以来,省工信厅围绕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推动产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省工信厅将强化政策引领,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工业绿色发展,聚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引导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在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中打造更多的“国家队”,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局面。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