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百湖大地动能澎湃。
风雪无阻!在大庆油田古龙非常规井场,1205钻井队的钻井工人,顶着刺骨的寒风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奋战。
马力全开!在大庆石化公司,仅10月份就加工原油83万吨,同比增加17万吨,创建单月历史最好水平。
热火朝天!在大庆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工人们正在加紧赶制风电机组订单,投产六个多月的时间,产值已经达到了5.5亿元。
追光逐日!在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连成片的光伏板熠熠生辉,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片蓝色海洋。
不同地方,谱写着同样的奋进图谱——“以更强担当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底线”。
能源原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建好建强国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付龙江的重大任务,也是大庆作为标杆旗帜必须履行好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谆谆嘱托,殷殷希望。市委书记李世峰说,大庆必须走在前、作支撑,要通过进一步深化地企协同发展,高质量建设古龙陆相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持续巩固大庆能源供给地、集散地、储备地的战略枢纽地位,当好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加油机”。
勇做“压舱石”,稳油增气持续巩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地位
“今年5月,我们在南一区西部提前3个月投注抗盐聚合物,期待早见效、多拿油。”采油一厂油田管理部副主任高伟栋这句话的语气中带着骄傲与自豪。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大“老油田稳产压舱石工程”项目之一,经过两年来的方案论证、产能建设、开发调整,这里已呈现出明朗而强劲的产量上扬趋势。截至10月20日,这一区块已完成原油产量91.79万吨,有望实现年产百万吨目标。
能源安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最重要的安全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自1959年以来就一直为中国经济提供着澎湃动力。截至2023年3月26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凸显了“压舱石”地位。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在中国能源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及中俄原油管道末站位于大庆、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途经大庆,这都决定着大庆必须在“建好建强国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中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置身全国“坐标系”,站位全省“大格局”,审视自身“基本盘”,大庆油田以“一稳三增两提升”目标布局落子,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原油3000万吨高质量稳产,天然气增、非常规增、新能源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
今年1-10月份,大庆油田生产原油2519.9万吨,同比增加21.69万吨;生产天然气47.5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07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实现“双增长”,持续巩固了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地位。
下好“先手棋”,“油头化尾”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石油是大庆的发展底色,石化是大庆的产业基石。
位于龙凤区的汉光新材料生产项目,是汉光实业在大庆投资的第一个高新技术材料生产项目。
目前,这一项目施工目前已接近尾声,逐渐进入了验收阶段。项目将在11月底进行试生产,不仅能填补我省抗氧化剂产品生产领域空白,更打造了国内同行业该领域最长产业链。
这是大庆立足工业基础优势,调优做强产业基础的生动诠释。
“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大庆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千方百计做大“油头”、精准出击延伸“化尾”,集聚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橡塑等三大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跃升至千亿层级。
特别是,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大庆炼化炼油结构调整增产石蜡项目、海国龙油550项目三大炼油项目投产后,为大庆乃至全省提供更多精深加工原料,也为建强原材料基地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今年以来,大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把“油头化尾”作为构建具有大庆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攻方向,锚定建设国家石化产业基地战略目标,持续推动油头化尾集群壮大、裂变突破。
在林源园区,龙江化工聚碳酸脂联合项目已于8月30日中交。目前,投料运行等各项前期投产前的工作加紧推进,这个“油头化尾”大项目经过近21个月的奋战,预计在本月底前,可以生产出合格的苯酚丙酮、双酚A产品。
今年9月份,在中国石油东北化工销售公司大庆地区客户洽谈会上,72家企业参会,围绕橡塑、化肥、有机化工等产品领域开展深度对接,实现签约量42万吨,交易额25.7亿元。
“龙头”高昂,“化尾”劲摆,大庆正全力构建“油头化尾”产业生态,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打造“样板间”,“水电风光”齐头并进全面拥抱新能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建成总装机容量达396万千瓦、占比达56.7%,装机规模全省第一,这是大庆市全面拥抱新能源捧出的高分答卷。
在国家“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对于大庆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最优选择,也是全国能源一盘棋指导下的历史重任。
地下采“黑金”,地上好“风光”。大庆地处举世闻名的敖古拉大风口,西北部科尔沁沙地与大庆所处平原区气压差形成较好的风能资源条件。此外,大庆地区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优越,属国家二类地区。得天独厚的“风光”等资源,为大庆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先天便利条件。
“加快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按照总书记要求,大庆把握新能源发展重要契机、关键节点,在产业链延伸构建上做文章,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日臻完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迈出新步伐。
今年3月25日,大庆油田龙一联风电工程首台风机成功并网,正式发出大庆油田“第一度风电”,填补了油田在风力发电领域的空白。目前,油田公司千万千瓦级“风光气储氢一体化”示范基地已全面启动,同步开展储能、氢能、地热等相关工作。
今年7月13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2年度实证实验数据成果正式全球首发。它的发布,是大庆建设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示范区开启的新阶段,为我市打造全国知名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产业科创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计划投资57.3亿元,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约640种,分5期建设。目前,一期二期已经建成投用,三期工程将于明年年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

94米长的“风车”叶片进行后期处理加工,准备转运。大庆日报全媒体记者韩冰摄
11月27日,在大庆明阳风电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产车间,94米长的“风车”叶片通过15道工序在这里制作完成。“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84台主机和87支叶片生产,整体产值已经超过5.5亿元。总计订单165万千瓦、产值超20亿元的风电机组生产计划,已经排到年底。”基地执行总经理张卫明说。
据了解,目前大庆市现有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4户,具备年产400万千瓦以上风机、1500支叶片、300套风机塔架、200台(套)风机混凝土塔筒的制造能力。大庆拓能储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及储能电池制造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产后可达2GW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生产能力,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大庆正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把国家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