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冰雪森林·童话伊春” 用非遗文化点燃冬季文旅新热潮
2024-01-01 20:35:09 来源:伊春日报社  作者:张文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伊春作为我省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中国·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是黑龙江省五大冰雪节庆活动之一,迄今已连续举办13届。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伊春森林冰雪欢乐季开幕式上,精彩纷呈的文化演出和游戏互动,让现场气氛变得十分热烈。其中,具有浓郁地域风格与民族风情的鄂伦春篝火舞、国家级非遗项目兴安岭森林号子,尤为引人注目,向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现了林都伊春独特的林区文化、民族文化。

  鄂伦春篝火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在嘉荫县乌拉嘎胜利村。胜利村作为伊春市唯一一处鄂伦春民族聚居村,生活着最为淳朴真实的鄂伦春游猎部落的后裔,胜利村中一直保留着鄂伦春族的传统服饰、器具、文化等民族元素,而纯正的祭祀舞蹈“篝火舞”也得以在此流传至今。鄂伦春族敬仰和信奉火神,“火”是鄂伦春族的重要图腾之一,鄂伦春人非常崇拜火神,因为“火”对狩猎生产的人们而言是极其珍贵的,对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带的鄂伦春人而言,火是他们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鄂伦春族的“火文化”及对火的热爱融合了他们的礼仪文化,在鄂伦春族聚集地,只要有贵客到来,热情好客的鄂伦春人就会拿出肉和酒,围着篝火堆烤肉喝酒,唱歌跳篝火舞。而从文化形态上讲,鄂伦春族的民族舞蹈中时而透出山川林木中的荡漾、火与酒的热辣激情;时而情绪荡漾、凶猛相加;时而引颈高亢、粗旷豪放,酒中有情、舞中有意,处处蕴含着神秘古老的狩猎文化,反映出了鄂伦春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兴安岭森林号子是伊春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在松花江流域运送木材的流送号子。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第三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于1952年9月开进了伊春林区的茫茫林海,在半个多世纪的新林区建设中,克服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恶劣的条件,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与广大林业职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生产出一批又一批优质木材。在林业工人长期艰辛的劳动生活中,他们根据各种不同的劳动方式和具体的劳动内容创造出来这种独特的劳动歌声,工人们用号子来统一抬木头的步伐,完成装车、归楞、运输等作业。兴安岭森林号子呼号韵律上粗犷豪放、高低不平,创作演绎上又是即兴发挥、信口拈来,既是伐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鼓舞士气、协调动作的重要方式,也是他们表达对大自然敬畏之情的独特形式,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和人文特征。可以说在林业大开发的那个年代,只要进了山就会听到回荡在林海森林号子的呼号声,随着声音就会看到工人抬木头劳动热火朝天的场面,而兴安岭森林号子则是承载着伊春林区开发建设中不怕牺牲、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延续至今,是英雄的红色血脉在伊春留下的璀璨印记,也是我市传统文化发展的稀世瑰宝。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游客市民的游玩体验,伊春市还在冰雪童话乐园中设置了一处游客服务中心,为游客免费提供一杯暖心的姜茶,打造了一个驱寒、休息的港湾。同时,在游客服务中心,还设置了非遗文化展示展览区,向游客市民展出了伊春市美江木拼画制作技艺、兴安冰雪版画、宁氏松明工艺、永达木艺家俱制作等优秀非遗项目作品,全力以赴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进一步彰显林都非遗文化魅力。

  接下来,伊春将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挖掘并保护好伊春特色传统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谱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王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