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省政协委员于海瀛:立足黑龙江省航运业资源禀赋 推动寒地新能源船舶制造业发展
2024-01-23 18:25: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葛金鑫 霍枭涵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东北网1月23日讯(记者 葛金鑫 霍枭涵)党的二十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船运行业是交通运输领域减碳的重要场景之一。“黑龙江省地处高纬度地区,湖泊水系发达,具有打造寒地绿色低碳航运业的天然优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于海瀛建议,依托黑龙江省航运业技术资源禀赋,做优、做强、做大龙江新能源船舶产业。

省政协委员于海瀛。

  于海瀛表示,船运行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各类船舶绿色动力技术中,电动船舶在运营成本和驾乘体验等方面具备优势,是船运行业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实现船舶绿色转型的核心在于应用绿色动力技术,以电池为储能装置、开展电力推进的技术具有多重优势,尤其是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驾乘体验以及推动船舶智能化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减碳降污大势叠加电动技术迭代升级,电动船舶将逐渐渗透适宜场景,在未来的绿色船舶中占据一席之地。

  于海瀛介绍,2023年10月,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设计制造的国内首条寒地电推绿色智能内河船“领航之星”在松花江畔完成CCS入级。“领航之星”正式开启了我国寒地电推船的领航之旅,开启“双碳”时代我国东北高寒地区航运事业新篇章。

  于海瀛认为,应加强央地合作校企联动,通过技术引领寒地新能源船舶建研发体系建设。哈电集团是专业从事电机、水力机械等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加工企业,资源优势明显。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专业从事船舶类为重点的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类大学,为新能源船舶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哈电集团、哈尔滨工程大学校企联动,建立船舶科技研发中心,可以面向绿色制造、数字智能、船舶全产业链等产业集群,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标准化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新能源船舶设计研发、建造、电池制造、数字智能设计等,大力实施“设计+”产业链,支持实体经济产业链发展。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培育一批本土人才,优化船舶产业体系结构。通过省内外协同,技术力量集聚,引进一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发展目标,成为龙江船舶工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使黑龙江省成为寒地新能源船舶研发建造新高地。

  于海瀛建议,黑龙江省要乘减排之东风,加快发展电动船舶产业,迎接发展机遇。要加快政策的顶层设计,实现政策和管理层面的协调统一;要示范先行,补贴支持,循序渐进,稳定发展;要把技术升级与技术规范、标准同步推进;要有效降低初始投资,实现运营多样化,例如开展租售结合、船电分离、电池银行等业务;要实现三电设备标准化、通用化,打造产业集群;要加快船岸一体化发展,推进智能化,构建新能源船舶应急系统。

  同时,培育壮大市场要素资源,在政府的引导下,运用市场利益诱导机制链接各种资源要素,激发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活力,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航运企业适当、适度扩大投资新建、改建现有运力船舶,建立老旧高耗能船舶的退出机制,改善龙江航运的整体形象地位。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发展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产品的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分类制定绿色船舶政府采购需求标准。

责任编辑:王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