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搜 索
身在最北方 心向党中央丨北极光下的护路人
2024-02-23 08:07:1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极光新闻

  黑龙江日报2月23日讯 北纬53°的漠河,祖国最北、气温最冷、极光最炫。从漠河市通往北极村的公路,时不时飘起雪花儿,一辆辆找“北”自驾游的汽车呼啸而过,车辆夹带着的雪粒打在正在桥涵上面清理积雪的G111公路养护工胡继伟的脸上、身上……对于这些,在这条公路上奋斗了27年的胡继伟来说,早已经习惯了。

  胡继伟是京漠G111公路最北路段的漠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阿木尔养护中心主任,中心有12名养护职工,平均年龄40岁。阿木尔养护中心负责81公里的养护路段,这一路段是进入北极漠河“寻北游”的必经路段,每年5月冰冻初融,10月漫天飞雪,雪期长达7个月,历史最低气温-53℃。

  “这个冬季室外温度多在-40℃左右,最冷的时段是凌晨4点多到上午11点多。”胡继伟说。

  凌晨2点,胡继伟起床,带好午饭,开始一天的清雪工作。“凌晨是最冷的时候,从热乎乎的室内出来,整个身体瞬间就被寒气‘打透了’,不过干起活来会好一点。”胡继伟说。

  雪情就是命令,保畅就是责任。

  养护中心有两台大型清雪设备,对主要公路进行清雪和养护。由于所处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降雪急、气温低,清扫任务重,许多养护工经常几天几夜连续作战清雪,只为在车辆出行高峰前完成清扫任务。

  在81公里养护路段上有大小桥涵100余个,这些桥涵的清雪多数是采用人工来完成的。养护工时文强说,冬天这里有最极致的冷、最透骨的寒;夏季这里的蚊虫特别厉害,叮到身上特别疼。“冬天穿最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御寒,夏天穿最厚的单衣单裤防蚊虫。”

  阿木尔养护中心的养护工都是本地人,他们熟悉这里的自然环境,已经“适应”了艰苦的工作环境。每天养护工要在路上工作八九个小时,遇到雨雪天气清雪保畅,在路上工作十多个小时更是常事。“这个冬季旅游车辆特别多,路两侧的美景,成为不少南方自驾游游客拍照的地点,保持路面清洁畅通十分重要。”忙碌的养护工们说。

  自去年入冬以来,漠河市中小雪不断,加上旅游车辆比以往增多,清雪保畅任务重。养护工人们早上带的午饭,到了中午已经冰凉了。在这里工作25年的冯小龙说,这样的“冰凉午餐”对于养护工们来说,是常态。

  有一次,漠河市突遇暴雪天气,阿木尔养护中心的全体职工凌晨四五点钟就出发清雪,顶着寒冷的北风,连续上道作业48小时。看着一辆辆自驾游车辆顺畅通过养护路段,养护职工们挂满冰霜的脸颊上露出了笑容。

  随着漠河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每年通过养护路段的自驾游车辆3.4万台次左右,路面的破损严重影响过往车辆行驶安全。阿木尔养护中心根据职工提出的“圆坑方补”现场拌料的办法来修补坑槽,使路面抗压性增强,大大提高了路面完好率。养路段地处高寒地区,每年冬季涵洞冰堵问题严重,养护中心采用“纵横排水法”“拦截地下水”等处置办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每年夏季,阿木尔养护中心的职工们头顶炎炎烈日,克服各种蚊虫叮咬,精心设计花卉造型,增设景观围栏,平均每年栽种70余个花池,给过往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

  从20世纪80年代组建道班到现在的养护中心,一代代养护工人们在荒无人烟的林海深处默默守护40余年。通过他们的辛苦努力,保证了来往车辆的行车安全,从高速路建成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因养护不当造成的交通事故。

  阿木尔养护中心的养护职工们在工作中始终牢记“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社会职责,把“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融入家国情怀,确保了公路的“畅、洁、绿、美、舒”,营造了一个“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良好公路环境,为漠河向北开发新高地贡献出护路人新的力量。(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任编辑:王聪
相关新闻